跳到主要內容

賞析|書法評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附錄《毛公鼎》原文、翻譯、意涵)


一、工藝美學

  • 甲骨文

  甲骨文用刀契刻在龜甲和動物的骨頭上,筆畫很細,不可能出現墨團類的肥筆,並且換向也很難圓轉自如,一般都只好重新起筆,寫成方折的形體。保存許多象形字,有些字還帶有圖畫的性質。「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圓筆、肥筆極少,方筆、瘦筆多見。大部分字結字較瘦,體勢略顯修長。刀筆偏硬朗,導致筆畫外沿較乾淨。筆畫的兩頭尖,中間粗,筆與筆的交合處無刻意的「焊點」。 顯得剛勁有力,富有刀筆味。 

  • 金文

  金文主要是用範模澆鑄的,因此即使筆畫寫得很細,澆鑄出來也成倍地變粗,並且能出現肥筆,轉折處也過度圓渾,不帶稜角。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脫去板滯,變化多樣。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毛公鼎》銘文的字體結構嚴整,瘦勁流暢,佈局不馳不急,行止得當,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銘、《散氏盤》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二、文化價值 

  • 甲骨文

  當時人們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們把卜辭刻在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紅色標示吉利,黑色標示凶險。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約一寸見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簡,非常精緻。目前出土龜甲獸骨上的記載,舉凡干支曆法、信仰神祇、戰爭紀錄,及與日常生活有關祈雨祈晴、祭祖、生產、畋獵等之占卜,數量繁多,為考究商代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資料。 

  • 金文

  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的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三、工藝製造流程 

  • 甲骨文

  甲骨文(包括殷墟甲骨和周原甲骨)的承載物自然是龜甲和獸骨,製作手法主要是契刻,當然也有先書後刻的,有些出土的甲骨板上只有墨跡,並未契刻就是有力的證明。 

  • 金文

  金文是工匠先將字以刀刻於金屬器的范模上,待其澆灌鑄成後,字的形體自然顯得圓粗,有如餅乾置入烤箱烤前與出爐後的膨脹對比之感。 


四、工具

  • 甲骨文

書寫工具:刀(材質不明),有的先以毛筆(材質不明)書寫再契刻 

材料:龜甲、獸骨(通常是牛或鹿的肩胛骨)

  • 金文

書寫工具:刀(金屬材質,刃應比用來刻甲骨的還圓鈍)

材料:青銅器等金屬


附錄:《毛公鼎》銘文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間所鑄造的青銅鼎,腹內刻有500字金文冊命書,字數為舉世銘文青銅器中最多,是西周散文代表作,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故有「抵得一篇《尚書》」、晚清「四大國寶」、「青銅三寶」之譽,現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三寶」之一。 通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公斤,大口圓腹,口沿有一道重環紋飾,上有兩隻大耳,腹下三隻獸蹄形足。 

  《毛公鼎》的確不美麗,這和周朝有關。這個時代,由周武王開國,周公制禮作樂,整個國家呈現平和、完整的秩序,不炫麗、不誇張。國家性格如此,制作的器物也在一定的規範內。  《毛公鼎》以前,中國制作青銅器的技術,早已是世界第一。尤其商朝,青銅器的器形巨大、花紋繁複、想像力豐富,令人驚嘆。然而,到了周朝,人們覺得青銅器不應該做得那麼繁麗,應該要穩重一點,才能表現作器者的溫雅風範。《毛公鼎》整個器形呈現端厚穩重,正是這個時期的國家美學標準。 (簡介源自故宮官網)


  • 原文

王若曰:「父瘖!丕顯文武,皇天引厭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懷不廷方,亡不覲於文武耿光。唯天將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屬謹大命,肆皇天亡,臨保我有周,丕鞏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將曷吉?跡跡四方,大從丕靜。嗚呼!懼作小子溷湛於艱,永鞏先王」。 

王曰:「父瘖囹余肇經先王命,命汝□我邦我家內外,□於小大政,□朕立,□許上下若□四方,死毋動餘一人在位,弘唯乃智,余非庸又昏,汝毋敢妄寧,虔夙夕惠我一人。雍我邑小大酋,毋折緘,告余先王若德,用仰邵皇天。□□大命,康能四國,欲我弗作先王憂。」 

王曰:「父瘖!□之庶出入事於外,専命専政,兿小大楚賦。無唯正昏。弘其唯王智,□唯是喪我國。歷自今,出入専命於外,厥非先告父歆,父歆捨命毋又敢□専命於外。」 

王曰:「父瘖!今余唯先王命,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汝椎於政,勿雍建庶人?毋敢龔苞,龔□孜侮鰥寡。善效乃有正,毋敢湎於酒。汝毋敢墜,在乃服,□夙夕敬念王畏不□。汝毋弗師用先王作明型,欲汝弗以乃辟,陷於艱。」 

王曰:「父瘖!巳曰及茲卿事寮、大史寮,於父即尹,命汝司公族□叄有司、小子、師氏、虎臣、□朕執事。以乃族干捍吾王身。取卅。賜汝□□一鹵,裸圭瓚寶,朱市□、□黃、玉環、玉□、金車、賁爰較、朱亂、□□、虎□、熏裹、右厄、畫□、畫□、金甬、錯衡、金踵、金豪、束□、金□弼、魚箙、馬四匹、□ 勒、金巤、金膺、朱□二鈴。錫女茲,用歲用政。」 

毛公瘖對揚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孫孫永寶用。 


  • 譯文

周王這樣說:「父瘖啊!偉大英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滿意他們的德行,讓我們周國匹配他,我們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偉大命令。循撫懷柔了那些不來朝聘的方國,他們沒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輝潤澤之中的。這樣,老天爺就收回了殷的天命而給了我們周國。這也是先輩大臣們輔助他們的主君,勤懇奉天大命的結果。所以皇天不懈,監護著我們周國,大大鞏固了降給先王的匹配命令。但是嚴肅的上天突然發出威怒,嗣後的我雖沒來得及領略天威,卻知道對國家是不吉利的。擾擾四方,很不安寧。唉!我真害怕沉溺在艱難之中,永遠給先王帶來憂懼。」 

周王說:「父瘖啊!我嚴正地遵守先王的命令,命令你治理我們國家和我們家族的裏裏外外,操心大大小小的政事。屏衛我的王位,協調上下關係,考績四方官吏,始終不使我的王位動搖。這需要發揮你的智慧。我並不是那麼平庸而昏聵的,你也不能怠忽茍安,虔誠地時刻地惠助於我,維護我們國家大大小小的謀劃,不要閉口不說話。經常告訴我先王的美德,以便我能符合天意,繼續勉力保持大命,使四方諸國康強安定,使我不造成先王的擔憂!」 

周王說:「父瘖啊!這些眾官出入從事,對外發布政令,制定各種徭役賦稅,不管錯對,都說是我的英明。這是可以造成亡國的!從今以後,出入或頒布命令,沒有事先報告你,也不是你叫他們頒布的,就不能對外胡髮發布政令!」 

周王說:「父瘖啊!現在我重申先王的命令,命令你做一方的政治楷模,光大我們的國家和家族。不要荒怠政事,不要壅塞庶民,不要讓官吏中飽私囊,不要欺負鰥公寡婦。好好教導你的僚屬,不能酗酒。你不能從你的職位上墜落下來,時刻勉力啊!恭恭敬敬地記住守業不易的遺訓。你不能不以先王所樹立的典型為表率,你不要讓你的君主陷入困難境地!」 

周王說:「父瘖啊!我已對這些卿事僚、太史僚說過,叫他們歸你管束。還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領你的族屬捍衛我。取資三十寽,賜你香酒一壇、裸祭用的圭瓚寶器、紅色蔽膝加青色橫帶、玉環、玉笏、金車、有紋飾的蔽較、紅皮製成的鞃和艱、虎紋車蓋絳色裏子、軛頭、蒙飾車廂前面欄杆的畫縛、銅車轡、錯紋衡飾、金踵、金秜、金蕈席、魚皮箭袋、四匹馬、鑣和絡、金馬冠、金纓索、紅旗二桿。賜你這些器物,以便你用來歲祭和征伐。」 

毛公瘖為了報答天子的輝煌美德,因而鑄造了一個寶鼎子子孫孫永遠寶用。 


  • 銘文意涵

  西周厲王晚年政策失當,諸侯叛王,厲王被流放彘地,開始所謂的「共和時代」,此時新舊派諸侯鬥爭不斷,故宣王即位之初,憂心忡忡。鼎銘說:「四方大縱不靜」,或即指當時的動亂局勢。 

  銘文前五段由「王若曰」、「王曰」領首的誥命,顯示出宣王亟求良佐的殷切期盼。第二段至第四段有連續多個「你不要」「你不能」「你不准」「你別敢想…」的強力命令句式,更透露了當時情勢的的動盪不安,以及對毛公臨危授命的迫切要求。 

  毛公受周宣王冊命,統領朝廷百官,負責周王內外大小政及所有出入政令的布達,並兼管公族子弟教育、侍衛、軍事、內政等,實際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職,所以賞賜品也最為豐盛:玉禮器、佩飾、官服、車飾、馬飾等等,其賞賜之多,是金文中的最高等級,可知其冊命職官之大。 

  《毛公鼎》的銘文之最,非僅在字數之多、訓誥辭華之美,也在賞賜內涵之豐厚,天下第一重寶,可當之無愧。《毛公鼎》的字跡清晰,筆法端嚴,線條質感飽滿,結體方長,筆意茂雋圓勁,氣象渾穆,神采煥炯,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 

  《毛公鼎》腹內500字金文是全世界鑄銘青銅器中最多者,冊命文訓誥辭華美且古奧艱深,是西周散文代表作,郭沫若認為《毛公鼎》:「銘全體氣勢頗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風烈,此於宣王之時爲宜」,並譽「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李瑞清在《毛公鼎》銘拓跋文說道:「《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本文論者:方塊酥(小漾),參考或引用者請標明本站出處,感謝配合!

這是大一時期的報告之一,最近開始把這些報告一一發出來,想說做了都做了,不發白不發,也希望這些彙整資料能有一起小小的參考作用!好多東西都忘記了,稍微瞥一瞥重溫也滿有趣的,目前是以課堂為單位慢慢整理,可能可以發很久吧XD

留言

本週熱門

賞析|〈商人婦〉(1921) 許地山著(超完整論文級賞析!)

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嚴禁抄襲! 壹、敘事手法與故事背景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觀點,名字、職業及背景均未明說,從小說開頭旁人提及的袁世凱做皇帝、歐戰等事件,可推測故事應發生在1910年代中後。在從印度經新加波、開往廈門的郵輪上,「我」在船上注意到一位帶著孩子的印度婦人,裝束雖是印度的打扮,可行為舉止卻不像。在偶然的攀談,才知道這位婦人原是中國人,經過戲劇性的人生轉變,丈夫在異地另娶他人、她則被變賣到印度作他人之妾……。   小說中巧妙使用插敘法連結兩個不同的時空,故事在主角惜官的娓娓道來的回憶中隨之開展。敘事觀點雖皆是第一人稱,卻也因應情節而轉變,由「我」轉至惜官自述,最後再回到「我」,交代故事的後續:惜官牽掛的故鄉、母親,早已物非人非。而帶著小孩的她,真能在新加坡找到前夫?當初拐騙並賣掉惜官的人,究竟是前夫還是新娶的小妾?可惜「我」與惜官不過是在船上短暫交談的同鄉人(都來自唐山),旅途結束,仍舊得過回各自的人生。惜官到了新加坡後將過得如何?或許那是「我」無從得知的另一段故事了。   本篇小說「第一人稱」搭配「夾敘」的敘事手法,再加上作者極其淺近的用詞,縮短了文學作品與讀者間的距離感,讀來彷彿身歷其境,彷彿也跟著「我」一同經歷惜官的前半生。此外,當惜官口述自己離奇的遭遇時,作者卻以淡泊的口吻與筆觸呈現整篇故事,頗令人玩味。   民國初期,不僅是臺灣、中國,幾乎整個世界都陷入混亂之中。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惜官被隻身前往他鄉的丈夫背叛,甚至還被變賣;嫁給富商阿戶耶後,又面臨其他小妾為了財產爭鬥的虐待與冷言冷語。由此可揭露出亂世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人情的疏離,甚至是六親不認。   一路上,惜官雖幸運地遇到許多好人,但壞人總比好人多,原先不識字、見識低的惜官在受苦難的過程則沒有絲毫怨言,靠著「人間一切的事情本來沒有什麼苦樂底分別」之信仰,度過了一切聽來悲慘的遭遇。奇妙的是,這樣的一種無教派的虔誠信念,對應到西方、東南亞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宗教觀,竟都說得過去且遙相呼應。 貳、故事情節概述   惜官是一位來自福建鴻漸的農村婦女。十年前,丈夫林蔭喬因賭博而輸得精光,被迫關閉賴以為生的糖舖。惜官為此典當自己所有的積蓄,為丈夫籌措旅費,送他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重新發展。沒想到,發達後的林蔭喬竟從此再無聞問,沒有兌現臨走前對妻子的承諾...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閱讀心得|《偷影子的人》 馬克.李維著

讀後心得:   這是一本單純平實、卻又讓人沉醉其中的奇幻與愛情類小說,書中主角沒有名字,全書只用「我」字來代稱主角。故事主角自小時候就受到同儕排擠、嘲弄,老師的對待也顯得偏袒,從一開始的被欺負、曖昧卻不敢說出口的暗戀,到後來決定為自己挺身而出,當選班上班長,並認識忘年之交工友先生,與最要好的忘朋友馬克……。看到這裡,我不禁為主角在如此幼小的年紀,就必須承擔這麼多風風雨雨而感到同情。在什麼都還不懂的人生階段,就被迫接受這麼多的變異、離散,我們不得不成長、不變得堅強。

閱讀心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讀後心得:   本書描寫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戰亂與詭譎的國際情勢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血淚與掙扎。文化與自身國家認同,雖是一個無形的價值觀,但它卻造就了不同時代人民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緊緊牽引著我們。在日治時期,我們沒有選擇自身文化的自由,故事中,有人選擇投入皇民化運動當日本人,有人心繫著對岸的中國,而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慌亂的自我放逐,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野草,只能隨波逐流,被時局、被高壓的統治、被教育非自願的往前推移,不知該飄向何處……,然而,卻很少看見有人堅持臺灣的本土意識。

閱讀心得|《人浮於愛》 侯文詠著:沒有愛,一切都不成立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書名:《人浮於愛》 作者:侯文詠 讀後心得:   一本以「愛情」作為主題的小說,可以很通俗、灑狗血,或者內斂、深刻,大眾通俗的題材、最易亦最難,當外界以放大鏡觀望、這次侯文詠會怎麼詮釋這個「有說等於沒說」的主題時,作者交出了《人浮於愛》這本書。先不論喜歡與否,本書雙主線的寫法相當成功,從情節各自進行直到交錯而重疊,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精采度。心彤、小琪兩位主角,明知對方不是「對的人」、卻還是越陷越深,同樣識人不清、坎坷的感情路,最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何以見得?個性、思維固然是主因,但或許命運還是有些人為不可扭轉的成分,有時老天爺偏偏就是愛開玩笑,當我們於一道分叉路口選錯了方向,從此我們就偏離幸福愈來愈遠。然而,人生由不斷的「決定」組成,在評論其「好」與「壞」的同時,別忘記這些選擇,造就了我們各自呈現不同的色澤與價值。   人「浮」於愛,可取「人浮於事」中之「多於、大於」的定義,也可只認作「漂浮」解,載浮載沉。的確,在閱讀的過程,縱使是讀者,仍能強烈的感受到心靈那種漂流的不安定感,找不到根,心裡最純粹的那一塊信仰,也能感覺慢慢地流失。隨著故事慢慢開展,狗血一波又一波的灑,倒不是要多像八點檔那般煽情,以騙騙讀者的眼淚或罵名,我只感覺持續地在被淘空,堅持正向的信念慢慢破裂、毀壞,取而代之的是進入眼簾的醜惡、欺騙、性、外遇、錢、謀殺、心機、病態──誰說愛情是美好的?我也跟著不相信起愛情。或者,這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嗎?本故事主要人物有五位,心彤、小琪、范月姣、顧厚澤、毅夫,有男有女,不同個性、背景,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或許我們也像他們一樣,是迷失在物慾愛慾情慾世界中的一員。    「愛情要用什麼來衡量?錢嗎?可是我要的愛情明明是比錢還要更高貴的那個『什麼』。」 心彤即是一例。與母親若即若離的關係,讓她即使在母親離世後,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更沒有足夠的金錢觀。好不容易在趙強身上找到可依靠的安定感,卻又被好友橫刀奪愛,只能花錢滿足自己的物欲。回過頭來,恍然大悟,嚮往的錢、愛情、友情都沒了,當她終於想認輸,與一直守護著他的高翔過上平淡安穩的生活時,對方早已向女友求婚──太遲了,為什麼一切總是「差一步」?幸福難道永遠只是遙不可及的「童話」?   在那樣自我崩壞的夜晚,心彤遇見毅夫──典型的高富帥,還是很有趣健談的公子哥。正當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