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心得|《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 米奇.艾爾邦著



投稿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
作者:米奇.艾爾邦

博客來購買本書連結:請點我!

讀後心得:

  天堂,真的存在嗎?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已從數世紀前就引起許多無神論者或宗教狂熱者的討論,我個人沒有任何信仰,對不同宗教、神蹟也一直抱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但我仍相信天堂。因為,在我心中的「天堂」,不是真真切切有形的物質,而是充滿無形希望的一種存在、一種信念,像是血液般在體內來回流動,活絡緊繃的神經,還有我們等待救贖、疑懼惴慄的心。

  本書描述位於密西根冷水鎮的虛構故事,當世界一如往常的運轉、小鎮上的人重覆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時,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改變了八位甚至更多人的人生。這八位居住在同一個小鎮,來自不同背景、在事件發生前彼此完全不相干的人,都巧合的在同一個星期五聽到他們早已過世的親人的聲音,第一次聽到奇蹟降臨在自己身上,有些人不可置信得激動不已、顫抖著崩潰大哭;有些人覺得這是上帝的旨意,應該讓全世界所有人都共同沐浴在上帝的恩澤中;有些人則是想甩開這奇蹟,恨不得對方不要再打電話來,增加自己的罪惡感;還有些人處於理智與情感掙扎的矛盾中,工作職務是安撫這些過於狂熱的民眾,但內心卻又不自覺深信原來世界真的可以和天堂連結……。

  當自己的至親好友逝世,我們往往都悲傷得不能自己,最後只能以「他們到了另一個沒有痛苦、只有愛的時空存在著」的心態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緊緊抓著這希望不放,活在思念中,活在盼望中,可是,當有一天希望真的成真,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知道對方仍與自己用某種方式聯繫著,會不會因此再度打亂原本已經恢復平穩的生活?有夢最美的原因,正是因為它不會實現,所以才令人急切嚮往,但若夢想真的實現了,那麼一直以來自己所追尋的,會不會就沒有想像中那麼崇高、那麼難以到達?有些時候,實現或許沒有想像中那麼美,那麼快樂;反之,我們還可能承受一些孤獨、一些失落,以及一些對未來的迷惘、不知所措。當自己迫切希望的真的成真時,那麼我們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人生的方向又在哪裡?

  人,往往都只相信自己所願意相信的,因此我們反而常常不知不覺被自己的信念蒙蔽,最後反而更加的放不下與捨不得。我想起了書中的泰絲與朵琳,她們自從各自的母親與兒子於天堂和她們通電話後,彷彿行屍走肉般,不喜歡與外界接觸,只活在自己和已故親人的小世界裡,原先的生活失去意義及重心,對下一次電話的過度期待也讓她們身心靈俱乏,值得慶幸的是最後她們都決定拋開過去,把電話線拔除、丟掉電話,重新過回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不應該只沉緬在過去,再怎麼思念和難過,事實仍然無法改變,我們該為自己、也為那些死去的親人而活!我相信無論已過世的親友是否在天堂,他們都不會希望對方因為太想念他們而放棄自己、放棄原有的人生。

  本書作者米奇‧艾爾邦再度用故事點出許多人生的哲理,這本書也加入了以前很少看到的懸疑部分,讓讀者一看就因好奇事實真相,而不自覺一鼓作氣的看完。看似有人蓄意作弄的惡作劇,卻誰都沒錯,他們不過是為了過去在彌補著,儘管方式不一定正確。而這一本書比起之前的作品又少了更多道理或哲理性字句,反而藉由更多故事與主角的表現,呈現許多值得每個人審視的問題,全書看起來也更為生活化,看起來不會有壓力,卻也同樣帶來許多省思:天堂,難道真的不存在嗎?事情真的有「絕對」嗎?一場騙局讓全世界的人們滿懷期待,但又在實情被揭露後如氣球一樣洩了氣,然而,在書的末段,薩里和兒子居勒又接到疑似妻子吉賽兒的電話,但接通的時間卻已晚於騙局揭穿後。作者在書末添增開放性的結局,讓讀者在失落後又再度對天堂燃起希望。

  看完了這本書,我仍然相信天堂的存在,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天堂一直在我們身邊,永遠在我們身邊。有人懷念的靈魂,未曾真正離開。」對我而言,天堂,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而是一種狀態、一種溫暖的慰藉。我想起了至今仍留在我手機通訊錄、永遠都不會再接到來電的號碼,雖然外公早已過世多年,卻還是不想刪除,因為只要看著他的號碼,我彷彿就能體會到「其實他就在我身邊」那種安心的幸福。

推薦指數★★★★★(5/5)

感謝大塊文化讓我有了這一次的試讀機會,
一直以來都是米奇.艾爾邦的書迷,能夠搶先讀到他的新書真的超級榮幸的!!!
看完後好感動,也想起自己早就已經過世的親人......
總感覺他們還是一直在我身邊活著 :D

以下為新書訊息,推薦大家去買!!!
米奇‧艾爾邦去年的新書《時光守護者》也好好看!

<新書訊息>
書名: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 The First Phone Call from Heaven 
作者: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出版社:大塊文化
譯者:吳品儒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博客來購買本書連結:請點我!

大塊文化推薦.png
感謝大塊文化於官方臉書專頁公開推薦本文

留言

本週熱門

閱讀心得|《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米奇.艾爾邦著:因為值得,所以活著

讀後心得:   看完了這本書,我的內心不免發出疑問:「如果我也死了,在天堂上,我會遇到哪五個人?」會是同樣對我嚴厲而寡言的父親,還是溫柔貌美的愛人?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那數以萬計與我擦肩的其中一位?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 遇見他們,你才真正活過。」短短的幾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意義。我們之所以每天會和這麼多的人相遇、邂逅、錯過,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牽引著其他人的生命,參與著其他人的人生。正如書裡的藍膚人所說:「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聯。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不斷重疊的人生故事,猶如河床底下的石頭,重複堆疊、彼此砥礪,接受命運的沖刷。有時,兩個不同的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激盪出一則新的詩篇,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緣分吧,因為有緣,所以相遇、相愛、甚至憎恨;因為有緣,所以生命互相交錯。   「死亡不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在艾迪遇到的五個人中,有他在軍中的長官、他深愛的妻子、沒有印象的陌生人,甚至還有被她活活燒死的小女孩。在這五人當中,令我最難忘的便是小女孩塔拉。因為艾迪剛從敵軍的俘虜重獲自由,他需要一個激烈的平反來平衡他所受過的折磨和侮辱,便自私且冷酷的燒光這片半年來被禁錮嚴刑的地方。但他卻直到熊熊烈火席捲小屋後才發現,有一位無辜的小女孩正蹲坐在裡面,她正等待著她的母親,卻被無情的大火活活燒死。   為了平復心裡的忿恨,而犧牲了一位剛來到人世間不久的小女孩,多麼殘忍無常的遭遇啊!但塔拉卻在天堂找到屬於她的世界,一座充滿溪水、孩童的遊樂河岸。最後,當艾迪因為救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而意外致死時,拉著他上天堂的,正是當初被火燒得焦爛的她。而幸運獲救的小女孩,又繼續過著另一段人生。或許,在天堂上,我們又重新回憶了一次我們的一生,又經歷了一次愛與恨,但這一次,我們學會了寬恕,怨恨就像一把彎曲的刀,看似在報復別人,其實是在傷害自己。唯有愛能化解一切的誤會,使我們感到真正的幸福。   俗話說:「不要小看自己,因為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在書中,艾迪一直很埋怨自己終其一生都只能擔任遊樂園維修員,認為自己一事無成、一文不值,甚至不應該活著,但透過塔拉的開導後,不僅讓他也讓我們發現,每個人都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閱讀心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讀後心得:   本書描寫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戰亂與詭譎的國際情勢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血淚與掙扎。文化與自身國家認同,雖是一個無形的價值觀,但它卻造就了不同時代人民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緊緊牽引著我們。在日治時期,我們沒有選擇自身文化的自由,故事中,有人選擇投入皇民化運動當日本人,有人心繫著對岸的中國,而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慌亂的自我放逐,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野草,只能隨波逐流,被時局、被高壓的統治、被教育非自願的往前推移,不知該飄向何處……,然而,卻很少看見有人堅持臺灣的本土意識。

賞析|〈商人婦〉(1921) 許地山著(超完整論文級賞析!)

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嚴禁抄襲! 壹、敘事手法與故事背景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觀點,名字、職業及背景均未明說,從小說開頭旁人提及的袁世凱做皇帝、歐戰等事件,可推測故事應發生在1910年代中後。在從印度經新加波、開往廈門的郵輪上,「我」在船上注意到一位帶著孩子的印度婦人,裝束雖是印度的打扮,可行為舉止卻不像。在偶然的攀談,才知道這位婦人原是中國人,經過戲劇性的人生轉變,丈夫在異地另娶他人、她則被變賣到印度作他人之妾……。   小說中巧妙使用插敘法連結兩個不同的時空,故事在主角惜官的娓娓道來的回憶中隨之開展。敘事觀點雖皆是第一人稱,卻也因應情節而轉變,由「我」轉至惜官自述,最後再回到「我」,交代故事的後續:惜官牽掛的故鄉、母親,早已物非人非。而帶著小孩的她,真能在新加坡找到前夫?當初拐騙並賣掉惜官的人,究竟是前夫還是新娶的小妾?可惜「我」與惜官不過是在船上短暫交談的同鄉人(都來自唐山),旅途結束,仍舊得過回各自的人生。惜官到了新加坡後將過得如何?或許那是「我」無從得知的另一段故事了。   本篇小說「第一人稱」搭配「夾敘」的敘事手法,再加上作者極其淺近的用詞,縮短了文學作品與讀者間的距離感,讀來彷彿身歷其境,彷彿也跟著「我」一同經歷惜官的前半生。此外,當惜官口述自己離奇的遭遇時,作者卻以淡泊的口吻與筆觸呈現整篇故事,頗令人玩味。   民國初期,不僅是臺灣、中國,幾乎整個世界都陷入混亂之中。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惜官被隻身前往他鄉的丈夫背叛,甚至還被變賣;嫁給富商阿戶耶後,又面臨其他小妾為了財產爭鬥的虐待與冷言冷語。由此可揭露出亂世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人情的疏離,甚至是六親不認。   一路上,惜官雖幸運地遇到許多好人,但壞人總比好人多,原先不識字、見識低的惜官在受苦難的過程則沒有絲毫怨言,靠著「人間一切的事情本來沒有什麼苦樂底分別」之信仰,度過了一切聽來悲慘的遭遇。奇妙的是,這樣的一種無教派的虔誠信念,對應到西方、東南亞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宗教觀,竟都說得過去且遙相呼應。 貳、故事情節概述   惜官是一位來自福建鴻漸的農村婦女。十年前,丈夫林蔭喬因賭博而輸得精光,被迫關閉賴以為生的糖舖。惜官為此典當自己所有的積蓄,為丈夫籌措旅費,送他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重新發展。沒想到,發達後的林蔭喬竟從此再無聞問,沒有兌現臨走前對妻子的承諾

閱讀心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喬辛.迪.波沙達、愛倫.辛格合著:延宕滿足=成功?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作者:喬辛.迪.波沙達、愛倫.辛格 譯者:張國儀 讀後心得:   故事從史丹佛大學的棉花糖實驗開始,約四到六歲的孩童被單獨帶到一間房間,接著大人進來,在桌上放了一塊棉花糖,若在大人離開後的十五分鐘內,小孩沒有把棉花糖吃掉,等他回來後,會再給小孩另外一塊棉花糖作為酬賞。而故事中的成功企業家沛辛先生,就是當初能熬過十五分鐘的其中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