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賞析|書法評介:《毛公鼎》與《頌鼎》之銘文書法


一、《毛公鼎》

  • 藝術欣賞 

  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鐘鼎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莊。書法線條圓勁蒼老、質樸渾穆、飽滿遒勁,體勢沉雄莊重,佈局妥貼,氣度軒昂。用筆方圓互用,筆力沉雄;結字謹嚴而不失瑰奇,形體修長而儀態萬千;章法有行無列,錯落有致,字字相生,如眾相拱心。

  從拓片可見,其文字是在「不規則」的載體上(鐘鼎深腹內)表現,能處置得井然有序,和諧統一,且生動多姿,實是難能可貴。在書法上,比起西周早中期,毛公鼎文字書寫無一不表現出高超的形式美感,與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已臻高度成熟和規範。 

  《毛公鼎》筆法精嚴,結構勁健,線條極盡渾凝拙樸,表現出上古書法的典型風貌,強有力的線條感覺與井然有序的章法排列顯示出一種理性的審美趣向。 


  • 筆法線條 

  《毛公鼎》銘文書法形體修長而工整,線條呈「圓」,回曲婉蜒,堅韌纖徐,筆之起收處常呈尖狀,筆觸長短互用,輕重有別,更多的是給人以「壯」之美。用筆貴在凝重,通過線條內在的張力和律動,給人以力量和美感。起筆有重有輕,還要有逆入平出頓挫之法的體現。行筆有轉有折,筆劃的外部形態有圓有方,有粗有細。收筆用鋒略尖,也要有平實飽滿的停留回護或露鋒收筆。 

  書寫中要疾澀相間,注重線條的力感,以求古拙樸致,還要注意粗細、快慢、輕重、疾澀的節奏變化。轉折處稍加撚轉之法,使鋒穎緊裹其中,書寫的線條看似粗糙,實則內力堅韌,富於力量與彈性而出現起伏跌宕。臨寫時一方面要熟練掌握中鋒圓筆的運筆方法,另一方面在運筆過程中,還應把握好較強的動作節奏感。 

  結字造型有甲骨文的稚野率真,又有小篆的平衡勻稱。象形文字形象生動,血肉豐滿,表現出自然的凝聚力和人為的裝飾美,大膽奇特的想像力和隨勢而立的結體型態,使它具備了飛動瀟灑的形態。 


  • 價值與評價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間所鑄造的青銅鼎,腹內刻有500字金文冊命書,字數為舉世銘文青銅器中最多,冊命文訓誥辭華美且古奧艱深,是西周散文代表作,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為晚清「四大國寶」、「青銅三寶」之譽,現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三寶」中歷史最久遠的一件器物。中華民國國寶。 

  郭沫若評《毛公鼎》:「銘全體氣勢頗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風烈,此於宣王之時爲宜」,並譽其「皇皇鉅制,辭意恢弘,抵得一篇《尚書》」。 

  李瑞清《毛公鼎》銘拓跋文:「《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二、《頌鼎》

  《頌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共有三個鼎,還有同名日“頌”的簋五件、壺兩件。《頌鼎》銘文是記錄西周時冊命制度最完善的文體之一,對研究西周時期的冊命制度具有重要價值。其銘文也是西周金文大篆中成熟意味最明顯的作品,被後世學習大篆書法者稱為臨習金文的最理想的範本之一。 

  其風格特點是筆劃平直,結構端正,比較開闊大方、空間分佈疏朗多姿,線條配置講究粗細均勻,變化中有控制,是金文書法中較為嚴謹與理性的典型。 

  結字方面,講究橫平豎直,在規則中又求得變化。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窺出後世《石鼓文》的某些美感資訊來。此外,字距與行距之間,在大致平正的同時,也講究小局部的錯落與穿插。


本文論者:方塊酥(小漾),參考或引用者請標明本站出處,感謝配合!

《毛公鼎》與《頌鼎》都典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唷!本文主要就這兩件銘器上所刻的鐘鼎文之書法特色、藝術價值而論;至於這些周代銘器對於金文解讀的文字學、先秦禮制之價值,又是龐大的另一門學問了!XD

留言

本週熱門

閱讀心得|《回憶當鋪》 吉野万理子著:隱形的紀念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回憶當鋪》 作者:吉野万理子 譯者:林冠汾 本書讀後心得為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讀後心得:   本書是一本青春又帶有一些奇幻成分的日本小說,一位身分成謎的女魔法師,在鯨崎小鎮靠近海濱處的小島,經營一間神祕的「回憶當鋪」。這是鎮上小孩,青少年們的秘密基地,他們彼此心照不宣地拉緊彼此的口風,捍衛住小孩獨有的、不被大人知道的最後一塊禁地。在這裡,小孩典當回憶,魔法師就會依回憶的有趣程度、精采與否而兌換不定的價格,然而,一旦過了二十歲,小孩仍未回來當舖贖回回憶,這些記憶片段,將一縷一縷,化作一顆一顆沉在海底、點綴海洋的海星……。

閱讀心得|《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米奇.艾爾邦著:因為值得,所以活著

讀後心得:   看完了這本書,我的內心不免發出疑問:「如果我也死了,在天堂上,我會遇到哪五個人?」會是同樣對我嚴厲而寡言的父親,還是溫柔貌美的愛人?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那數以萬計與我擦肩的其中一位?   「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 遇見他們,你才真正活過。」短短的幾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意義。我們之所以每天會和這麼多的人相遇、邂逅、錯過,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牽引著其他人的生命,參與著其他人的人生。正如書裡的藍膚人所說:「我們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聯。你沒辦法讓一個生命單獨存在,就像你沒辦法把一陣微風從風裡面分離出來。」不斷重疊的人生故事,猶如河床底下的石頭,重複堆疊、彼此砥礪,接受命運的沖刷。有時,兩個不同的故事會在轉角相遇,激盪出一則新的詩篇,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緣分吧,因為有緣,所以相遇、相愛、甚至憎恨;因為有緣,所以生命互相交錯。   「死亡不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在帶走與錯過之間的小小距離裡,人的生命就此改觀。」在艾迪遇到的五個人中,有他在軍中的長官、他深愛的妻子、沒有印象的陌生人,甚至還有被她活活燒死的小女孩。在這五人當中,令我最難忘的便是小女孩塔拉。因為艾迪剛從敵軍的俘虜重獲自由,他需要一個激烈的平反來平衡他所受過的折磨和侮辱,便自私且冷酷的燒光這片半年來被禁錮嚴刑的地方。但他卻直到熊熊烈火席捲小屋後才發現,有一位無辜的小女孩正蹲坐在裡面,她正等待著她的母親,卻被無情的大火活活燒死。   為了平復心裡的忿恨,而犧牲了一位剛來到人世間不久的小女孩,多麼殘忍無常的遭遇啊!但塔拉卻在天堂找到屬於她的世界,一座充滿溪水、孩童的遊樂河岸。最後,當艾迪因為救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而意外致死時,拉著他上天堂的,正是當初被火燒得焦爛的她。而幸運獲救的小女孩,又繼續過著另一段人生。或許,在天堂上,我們又重新回憶了一次我們的一生,又經歷了一次愛與恨,但這一次,我們學會了寬恕,怨恨就像一把彎曲的刀,看似在報復別人,其實是在傷害自己。唯有愛能化解一切的誤會,使我們感到真正的幸福。   俗話說:「不要小看自己,因為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在書中,艾迪一直很埋怨自己終其一生都只能擔任遊樂園維修員,認為自己一事無成、一文不值,甚至不應該活著,但透過塔拉的開導後,不僅讓他也讓我們發現,每個人都...

閱讀心得|《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 米奇.艾爾邦著

投稿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 作者:米奇.艾爾邦 博客來購買本書連結:請點我! 讀後心得:   天堂,真的存在嗎?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已從數世紀前就引起許多無神論者或宗教狂熱者的討論,我個人沒有任何信仰,對不同宗教、神蹟也一直抱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但我仍相信天堂。因為,在我心中的「天堂」,不是真真切切有形的物質,而是充滿無形希望的一種存在、一種信念,像是血液般在體內來回流動,活絡緊繃的神經,還有我們等待救贖、疑懼惴慄的心。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閱讀心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喬辛.迪.波沙達、愛倫.辛格合著:延宕滿足=成功?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作者:喬辛.迪.波沙達、愛倫.辛格 譯者:張國儀 讀後心得:   故事從史丹佛大學的棉花糖實驗開始,約四到六歲的孩童被單獨帶到一間房間,接著大人進來,在桌上放了一塊棉花糖,若在大人離開後的十五分鐘內,小孩沒有把棉花糖吃掉,等他回來後,會再給小孩另外一塊棉花糖作為酬賞。而故事中的成功企業家沛辛先生,就是當初能熬過十五分鐘的其中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