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得|師培(教育學程)必選課程「職業教育與訓練」心得報告


前言:

  「職業教育與訓練」是教育部12年國教與課綱新制上路後,規定大專院校修習教育學程的師培生「必須選修」至少1學分的課程(另外同樣處境的還有「生涯規劃」,但「生涯規劃」與輔導相關,相對較容易開課)。由於教育學程開課,學生須付學分費,不少學校請不到相關專業的講師或教授,開設只有1學分的課程;若為2學分,學生不僅須付學分費,還可能壓縮到修習其他課的時段(本科系與師培的開課時段本就常常撞課,更別說有其他外務的學生了)。因此,部份師範學校,會於寒暑假開設「職業教育與訓練」和「生涯規劃」的學分班課程;或者部份學校師培端,乾脆開放學生自行完整觀看教育部所錄製「職業教育與訓練」影片,看完線上影片,並完成一定字數的課程心得,再交由師培端認證後,即可充當修習此課。

  不過,據悉,這是有前提的,前提是絕大部分師培課程皆已修習完畢、學分數已夠,且該學期該校及鄰近學校師培未開課,才會偶爾開放此通融辦法,所以不是每個人都用得上,且看影片和實際上課都要花一定的時間,通常師培都會嚴謹要求大家一定要認真觀看,並沒有比較輕鬆。「職業教育與訓練」是長達數小時的影片,且影片由教育部統一提供,因此影片內容相同,以下提供當時敝人扎實閱讀完整影片後自己寫出的心得,自認還算相對全面,且有一定字數,(甚至還簡單做了筆記,收集一些能用在心得的金句XD)可供需要用上的同學參考!如果是實際上課的師培生們,由於上課內容幾乎也是以此影片為底本,若學期中/末有心得報告,也可稍微參考一下本文的撰寫方式,可大致說明一下技職教育的結構與狀況,並發表個人見解,相信對於大家書寫心得有所幫助!

注意: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僅供參考,嚴禁抄襲!寫出自己的看法真的不難的!


  在線上觀看完整堂課程後,除了對技職教育體制有更多了解外,也釐清許多從前的既定刻板印象。大多數師培生一路上念的是最常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體系,因為沒有接觸其他升學管道,自身對於技職教育體系,難免會產生誤解或自以為是、甚至自視甚高的偏見,例如:「讀高職的人成績一定都很糟、找不到好工作」等等,老一輩家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就這樣根深蒂固地植入下一代,然而,這種心態對技職體系的學生是非常不公平的,就如影片中所說:「欲成就出完美又符合社會需求的英雄,首先,我們要擁有的不再只是學歷。」成績不代表一切,也不是讀過高中的人就一定比較佔優勢,可惜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都難免以自我為中心,陷入分數、學科、理論的窠臼,進而有意識或不自覺地否定實作的進路。其實,技職與一般教育體系是兩個差異頗大的分支,在未能充分理解另一體系的課程地圖、教學內容前,沒有人有資格越俎代庖為另一條路作評論。而要以何種方式升學、學習,更是自己選擇的結果,絕非單純以分數高低決定。何況我國現今的教育制度,技職生也能進入大學、一般生亦能選擇進入科大就讀,未來的出路同樣皆有多種選擇,行行出狀元,各領域都有優秀的人大放異采,身為師培生的我,很感謝這門課程開拓了我的眼界,並拋下傳統的成見。

  技職教育一直是推動臺灣經建發展的重要推手,在逐步落實的完整體系中,孕育了許多中流砥柱、支撐社會發展的菁英與中堅。無論是五零年代出口擴張時期的中小企業家;或是六零年代產業從「量的擴充」轉型為「質的提升」;七零年代以後貿易國際化、自由化的全球化市場;甚至是現在的新興產業、智慧型產業,以及國內走向精緻化的服務業,各個時期皆可見到技職人才掌握社會脈動,在不斷的轉型期間,同時提供充足的人力、技術,加速社會在穩健中求進步。我們在現今也不時看到許多技職型學校走在時代的尖端,研發出新穎的科技或匠心獨具的發明,在國際大賽中屢屢獲得佳績,獲獎無數,這些成就,絲毫不比一般教育體系的成果來得差,接受技職教育的學生,與產業間實作的距離更接近,反而有很多值得一般學生借鑑的優勢。

  課堂中「技職啟動夢想,專業成就未來」的影片,看到許多專家與學生的現身說法,使人減輕對技職教育既有的憂慮、並加深信心,如同陳子夏教授所說:「技職體系非常完整,畢業可以馬上就業,想繼續深造也不成問題。」現在技職教育不只有就業這條路,若要持續就學,仍有完善的升學管道,回歸一般常見的教育體制,更重要的是,現今的技職教育將杜威「從做中學」的理念發揮得更極致,與企業密切的「產學合作」,提供技職學生實作的地方,將學校所學應用在職場、學以致用,也讓更多業主看到技職生的實力,許多學生在實習後即跟著進入企業,活絡人力市場,說明了學、用之間落差比起以前已減少許多,除了成績以外,現在鼓勵「技職證照」的制度,也讓學生們除了分數外,能改以「技能」作為評斷實力的標準,往自己喜愛或擅長的領域持續專精、精進。

  除了觀念、體制上的改變外,新公布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法》也對職業群科師培生有了更多的要求與規定,讓有意往技職學校任教專業科目的師培生們,在任教前必須要有在該產業工作的經驗,任教後也必須定期帶領學生與企業合作,以免與工作環境脫軌,甚至對技職體系的出路根本不熟悉,避免與學生有根本上的隔閡。能站在技職學生的立場,開拓他們的潛能,並提供未來人生規畫的建議,相信會是學生們的一大福音,教授起來也更有說服力並與時俱進。不只要求學生,教師也必須自我要求,「證照增能」也大大提高職業群科師資的錄取機會,可見教育環境的改變,傳統的「成績」或「對教材的熟悉度」已不是技職教育體系甄選教師的唯二標準,「實力」的養成之重要性反而與日俱增,這可能也反應未來的趨勢,普通高中的師培生們如我,也應該以此為警戒,不該再只注重「考試」了,各種能力的鑑定,都能成為未來就業的優勢。

  藉由本課程對高職「六大類、十五職群」的詳細介紹,即使我未曾真正參與過技職教育,也對這些職群所學有了最基本的認識,我發現每個科別都有許多專業與實作的部分,難度不亞於大學科系所學,有些科別(如:電機電子群)甚至在高職時就已經在學微積分,進度更甚於大學生。他們比高中學生們提早接觸專業領域,努力達成二十一世紀技職教育的目標──具有就業力、創新力、全球移動力的專業職人,成為社會前進的動能、產業升級的推手。因此,無論選擇哪種體系,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礎,只要每個人願意認真、深耕,都有一條非常美的道路可以行走。師培生也一樣,高中與技職教育體系有許多不相同的地方,現在也有許多融合兩者的綜合型高中,因此,我們有義務了解各種教育體制的優劣與運作方式,也不忘時時精進自己,與世界接軌,掌握脈動,引領學生走向最適合他們的道路。


注意: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僅供參考,嚴禁抄襲!

本文論者:方塊酥(小漾),參考或引用者請標明本站出處,感謝配合!

好久沒放上自己在課堂的心得報告了,我想部份作業分享出來應該能對後續的學弟妹有所幫助;如果你也對本篇賞析有共鳴,歡迎回應,留下你的心得一起討論唷!

留言

本週熱門

賞析|〈商人婦〉(1921) 許地山著(超完整論文級賞析!)

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嚴禁抄襲! 壹、敘事手法與故事背景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觀點,名字、職業及背景均未明說,從小說開頭旁人提及的袁世凱做皇帝、歐戰等事件,可推測故事應發生在1910年代中後。在從印度經新加波、開往廈門的郵輪上,「我」在船上注意到一位帶著孩子的印度婦人,裝束雖是印度的打扮,可行為舉止卻不像。在偶然的攀談,才知道這位婦人原是中國人,經過戲劇性的人生轉變,丈夫在異地另娶他人、她則被變賣到印度作他人之妾……。   小說中巧妙使用插敘法連結兩個不同的時空,故事在主角惜官的娓娓道來的回憶中隨之開展。敘事觀點雖皆是第一人稱,卻也因應情節而轉變,由「我」轉至惜官自述,最後再回到「我」,交代故事的後續:惜官牽掛的故鄉、母親,早已物非人非。而帶著小孩的她,真能在新加坡找到前夫?當初拐騙並賣掉惜官的人,究竟是前夫還是新娶的小妾?可惜「我」與惜官不過是在船上短暫交談的同鄉人(都來自唐山),旅途結束,仍舊得過回各自的人生。惜官到了新加坡後將過得如何?或許那是「我」無從得知的另一段故事了。   本篇小說「第一人稱」搭配「夾敘」的敘事手法,再加上作者極其淺近的用詞,縮短了文學作品與讀者間的距離感,讀來彷彿身歷其境,彷彿也跟著「我」一同經歷惜官的前半生。此外,當惜官口述自己離奇的遭遇時,作者卻以淡泊的口吻與筆觸呈現整篇故事,頗令人玩味。   民國初期,不僅是臺灣、中國,幾乎整個世界都陷入混亂之中。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惜官被隻身前往他鄉的丈夫背叛,甚至還被變賣;嫁給富商阿戶耶後,又面臨其他小妾為了財產爭鬥的虐待與冷言冷語。由此可揭露出亂世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人情的疏離,甚至是六親不認。   一路上,惜官雖幸運地遇到許多好人,但壞人總比好人多,原先不識字、見識低的惜官在受苦難的過程則沒有絲毫怨言,靠著「人間一切的事情本來沒有什麼苦樂底分別」之信仰,度過了一切聽來悲慘的遭遇。奇妙的是,這樣的一種無教派的虔誠信念,對應到西方、東南亞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宗教觀,竟都說得過去且遙相呼應。 貳、故事情節概述   惜官是一位來自福建鴻漸的農村婦女。十年前,丈夫林蔭喬因賭博而輸得精光,被迫關閉賴以為生的糖舖。惜官為此典當自己所有的積蓄,為丈夫籌措旅費,送他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重新發展。沒想到,發達後的林蔭喬竟從此再無聞問,沒有兌現臨走前對妻子的承諾...

閱讀心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讀後心得:   本書描寫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戰亂與詭譎的國際情勢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血淚與掙扎。文化與自身國家認同,雖是一個無形的價值觀,但它卻造就了不同時代人民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緊緊牽引著我們。在日治時期,我們沒有選擇自身文化的自由,故事中,有人選擇投入皇民化運動當日本人,有人心繫著對岸的中國,而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慌亂的自我放逐,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野草,只能隨波逐流,被時局、被高壓的統治、被教育非自願的往前推移,不知該飄向何處……,然而,卻很少看見有人堅持臺灣的本土意識。

閱讀心得|《人浮於愛》 侯文詠著:沒有愛,一切都不成立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書名:《人浮於愛》 作者:侯文詠 讀後心得:   一本以「愛情」作為主題的小說,可以很通俗、灑狗血,或者內斂、深刻,大眾通俗的題材、最易亦最難,當外界以放大鏡觀望、這次侯文詠會怎麼詮釋這個「有說等於沒說」的主題時,作者交出了《人浮於愛》這本書。先不論喜歡與否,本書雙主線的寫法相當成功,從情節各自進行直到交錯而重疊,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精采度。心彤、小琪兩位主角,明知對方不是「對的人」、卻還是越陷越深,同樣識人不清、坎坷的感情路,最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何以見得?個性、思維固然是主因,但或許命運還是有些人為不可扭轉的成分,有時老天爺偏偏就是愛開玩笑,當我們於一道分叉路口選錯了方向,從此我們就偏離幸福愈來愈遠。然而,人生由不斷的「決定」組成,在評論其「好」與「壞」的同時,別忘記這些選擇,造就了我們各自呈現不同的色澤與價值。   人「浮」於愛,可取「人浮於事」中之「多於、大於」的定義,也可只認作「漂浮」解,載浮載沉。的確,在閱讀的過程,縱使是讀者,仍能強烈的感受到心靈那種漂流的不安定感,找不到根,心裡最純粹的那一塊信仰,也能感覺慢慢地流失。隨著故事慢慢開展,狗血一波又一波的灑,倒不是要多像八點檔那般煽情,以騙騙讀者的眼淚或罵名,我只感覺持續地在被淘空,堅持正向的信念慢慢破裂、毀壞,取而代之的是進入眼簾的醜惡、欺騙、性、外遇、錢、謀殺、心機、病態──誰說愛情是美好的?我也跟著不相信起愛情。或者,這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嗎?本故事主要人物有五位,心彤、小琪、范月姣、顧厚澤、毅夫,有男有女,不同個性、背景,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或許我們也像他們一樣,是迷失在物慾愛慾情慾世界中的一員。    「愛情要用什麼來衡量?錢嗎?可是我要的愛情明明是比錢還要更高貴的那個『什麼』。」 心彤即是一例。與母親若即若離的關係,讓她即使在母親離世後,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更沒有足夠的金錢觀。好不容易在趙強身上找到可依靠的安定感,卻又被好友橫刀奪愛,只能花錢滿足自己的物欲。回過頭來,恍然大悟,嚮往的錢、愛情、友情都沒了,當她終於想認輸,與一直守護著他的高翔過上平淡安穩的生活時,對方早已向女友求婚──太遲了,為什麼一切總是「差一步」?幸福難道永遠只是遙不可及的「童話」?   在那樣自我崩壞的夜晚,心彤遇見毅夫──典型的高富帥,還是很有趣健談的公子哥。正當她...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賞析|書法評介:顏真卿書法藝術

一、用筆特徵與風格   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並能集唐楷之大成,開創新風格,影響後世學書者之研習方向,如唐後各大書法家,無不自顏起步,而有成就。真卿碑刻佳品如《多寶塔》、《麻姑仙壇記》、《李元靖碑》、《顏勤禮》與《顏氏家廟碑》,均能顯現真卿筆法。大致說來,顏字體態端莊,雍容大方,舒展開濶,疏密適當,結構 停勾,剛柔並濟,避讓得體,筆力健壯,頓挫分明。    分析顏字簡單來說,他的點圓渾厚實而富力感,如墜石落地,落筆藏鋒,也就是略頓後即收鋒,顯得飽滿圓聚而有力,骨力內容以免臃腫。顏字的點姿態頗多,或仰或俯,或向或背,隨字異形,生動而穩重,且用筆靈活。顏字豎畫如拉弓弦,曲中見直,粗厚得勢,筋力豐滿,尤多向勢環抱乃能圓潤。顏字撇捺,是撇厲捺重,大氣磅礡,撇如斷劍截牛肉,俐落挺拔,捺多一波三折,起筆先逆鋒朝上仰,瞬即向下行筆,形成一折,中段後而下,稍粗重為二折,出捺按筆舖毫,然後逐漸側鋒,且戰且走,造成雁尾顯示特徵。 顏字的折與鈎亦獨具一格,轉折先重頓或斷筆意連,鈎 畫則蓄勢趯提,沈著老練。    顏字法體,平正中求險峻,既筆意相連,亦筆斷意連,力求古樸莊嚴,遒 勁豪宕。 顏體的結構特徵,一是豁達端莊,正面示人;二是寬博大方,雍容華茂;總之,顏體宣有「雄」、「健」、「秀」的特徵,即雄在氣概上,健在用筆上,秀在變化上。臨摹時,如果忽視這些特徵而一味追求粗壯,就難以得到顏書的真髓。    其用筆方圓兼備,以圓筆為主,用筆雜揉篆籀,外圓內方。其大字如《東方朔像贊》與《金天王廟題名》,莊偉、俊拔,其風格圓渾清雄。汪中曾云:「魯公之書,照耀寰宇,其人則忠憤浩然,其字則堅實樸厚,學其為人,學其書藝,二者都不偏廢。」    顏體風格亦有所轉變。 中期:剛健雄厚,大氣磅礡。  成熟期:凝重深沉,雄肆其外,秀穆其內,其筆畫圓勁渾厚,改「緊結」為平正的「寬結」。 其 學書歷程為: 學褚遂良的書法→得筆法於張旭→擺脫初唐書法。  二、美學理念    周鳳五曾云顏真卿的書法「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意於古法之外。」  三、歷代評論   清‧萬經在《分隸偶存》中評其「修飭緊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識之師,步伍整齊,凜不可犯。其品格當在卒史、韓效之右。」    清‧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評:「字覆爾雅超逸,可為百世楷模,漢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