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職業教育與訓練」是教育部12年國教與課綱新制上路後,規定大專院校修習教育學程的師培生「必須選修」至少1學分的課程(另外同樣處境的還有「生涯規劃」,但「生涯規劃」與輔導相關,相對較容易開課)。由於教育學程開課,學生須付學分費,不少學校請不到相關專業的講師或教授,開設只有1學分的課程;若為2學分,學生不僅須付學分費,還可能壓縮到修習其他課的時段(本科系與師培的開課時段本就常常撞課,更別說有其他外務的學生了)。因此,部份師範學校,會於寒暑假開設「職業教育與訓練」和「生涯規劃」的學分班課程;或者部份學校師培端,乾脆開放學生自行完整觀看教育部所錄製「職業教育與訓練」影片,看完線上影片,並完成一定字數的課程心得,再交由師培端認證後,即可充當修習此課。
不過,據悉,這是有前提的,前提是絕大部分師培課程皆已修習完畢、學分數已夠,且該學期該校及鄰近學校師培未開課,才會偶爾開放此通融辦法,所以不是每個人都用得上,且看影片和實際上課都要花一定的時間,通常師培都會嚴謹要求大家一定要認真觀看,並沒有比較輕鬆。「職業教育與訓練」是長達數小時的影片,且影片由教育部統一提供,因此影片內容相同,以下提供當時敝人扎實閱讀完整影片後自己寫出的心得,自認還算相對全面,且有一定字數,(甚至還簡單做了筆記,收集一些能用在心得的金句XD)可供需要用上的同學參考!如果是實際上課的師培生們,由於上課內容幾乎也是以此影片為底本,若學期中/末有心得報告,也可稍微參考一下本文的撰寫方式,可大致說明一下技職教育的結構與狀況,並發表個人見解,相信對於大家書寫心得有所幫助!
注意: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僅供參考,嚴禁抄襲!寫出自己的看法真的不難的!
在線上觀看完整堂課程後,除了對技職教育體制有更多了解外,也釐清許多從前的既定刻板印象。大多數師培生一路上念的是最常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體系,因為沒有接觸其他升學管道,自身對於技職教育體系,難免會產生誤解或自以為是、甚至自視甚高的偏見,例如:「讀高職的人成績一定都很糟、找不到好工作」等等,老一輩家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就這樣根深蒂固地植入下一代,然而,這種心態對技職體系的學生是非常不公平的,就如影片中所說:「欲成就出完美又符合社會需求的英雄,首先,我們要擁有的不再只是學歷。」成績不代表一切,也不是讀過高中的人就一定比較佔優勢,可惜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都難免以自我為中心,陷入分數、學科、理論的窠臼,進而有意識或不自覺地否定實作的進路。其實,技職與一般教育體系是兩個差異頗大的分支,在未能充分理解另一體系的課程地圖、教學內容前,沒有人有資格越俎代庖為另一條路作評論。而要以何種方式升學、學習,更是自己選擇的結果,絕非單純以分數高低決定。何況我國現今的教育制度,技職生也能進入大學、一般生亦能選擇進入科大就讀,未來的出路同樣皆有多種選擇,行行出狀元,各領域都有優秀的人大放異采,身為師培生的我,很感謝這門課程開拓了我的眼界,並拋下傳統的成見。
技職教育一直是推動臺灣經建發展的重要推手,在逐步落實的完整體系中,孕育了許多中流砥柱、支撐社會發展的菁英與中堅。無論是五零年代出口擴張時期的中小企業家;或是六零年代產業從「量的擴充」轉型為「質的提升」;七零年代以後貿易國際化、自由化的全球化市場;甚至是現在的新興產業、智慧型產業,以及國內走向精緻化的服務業,各個時期皆可見到技職人才掌握社會脈動,在不斷的轉型期間,同時提供充足的人力、技術,加速社會在穩健中求進步。我們在現今也不時看到許多技職型學校走在時代的尖端,研發出新穎的科技或匠心獨具的發明,在國際大賽中屢屢獲得佳績,獲獎無數,這些成就,絲毫不比一般教育體系的成果來得差,接受技職教育的學生,與產業間實作的距離更接近,反而有很多值得一般學生借鑑的優勢。
課堂中「技職啟動夢想,專業成就未來」的影片,看到許多專家與學生的現身說法,使人減輕對技職教育既有的憂慮、並加深信心,如同陳子夏教授所說:「技職體系非常完整,畢業可以馬上就業,想繼續深造也不成問題。」現在技職教育不只有就業這條路,若要持續就學,仍有完善的升學管道,回歸一般常見的教育體制,更重要的是,現今的技職教育將杜威「從做中學」的理念發揮得更極致,與企業密切的「產學合作」,提供技職學生實作的地方,將學校所學應用在職場、學以致用,也讓更多業主看到技職生的實力,許多學生在實習後即跟著進入企業,活絡人力市場,說明了學、用之間落差比起以前已減少許多,除了成績以外,現在鼓勵「技職證照」的制度,也讓學生們除了分數外,能改以「技能」作為評斷實力的標準,往自己喜愛或擅長的領域持續專精、精進。
除了觀念、體制上的改變外,新公布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法》也對職業群科師培生有了更多的要求與規定,讓有意往技職學校任教專業科目的師培生們,在任教前必須要有在該產業工作的經驗,任教後也必須定期帶領學生與企業合作,以免與工作環境脫軌,甚至對技職體系的出路根本不熟悉,避免與學生有根本上的隔閡。能站在技職學生的立場,開拓他們的潛能,並提供未來人生規畫的建議,相信會是學生們的一大福音,教授起來也更有說服力並與時俱進。不只要求學生,教師也必須自我要求,「證照增能」也大大提高職業群科師資的錄取機會,可見教育環境的改變,傳統的「成績」或「對教材的熟悉度」已不是技職教育體系甄選教師的唯二標準,「實力」的養成之重要性反而與日俱增,這可能也反應未來的趨勢,普通高中的師培生們如我,也應該以此為警戒,不該再只注重「考試」了,各種能力的鑑定,都能成為未來就業的優勢。
藉由本課程對高職「六大類、十五職群」的詳細介紹,即使我未曾真正參與過技職教育,也對這些職群所學有了最基本的認識,我發現每個科別都有許多專業與實作的部分,難度不亞於大學科系所學,有些科別(如:電機電子群)甚至在高職時就已經在學微積分,進度更甚於大學生。他們比高中學生們提早接觸專業領域,努力達成二十一世紀技職教育的目標──具有就業力、創新力、全球移動力的專業職人,成為社會前進的動能、產業升級的推手。因此,無論選擇哪種體系,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礎,只要每個人願意認真、深耕,都有一條非常美的道路可以行走。師培生也一樣,高中與技職教育體系有許多不相同的地方,現在也有許多融合兩者的綜合型高中,因此,我們有義務了解各種教育體制的優劣與運作方式,也不忘時時精進自己,與世界接軌,掌握脈動,引領學生走向最適合他們的道路。
注意: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僅供參考,嚴禁抄襲!
本文論者:方塊酥(小漾),參考或引用者請標明本站出處,感謝配合!
好久沒放上自己在課堂的心得報告了,我想部份作業分享出來應該能對後續的學弟妹有所幫助;如果你也對本篇賞析有共鳴,歡迎回應,留下你的心得一起討論唷!
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任何想法都歡迎交流討論,您的留言是本站更新文章的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