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書名:《靈魂擁抱》
作者:侯文詠
讀後心得:
「名氣」和「高貴的靈魂」是否劃上等號?表面的名氣及外貌,是否與內心表裡如一?故事肇因於一場誤會,署名俞培文的網路文章<靈魂擁抱>,因為內容平實又易感動人心,很快地便在網路上造成廣大迴響。然而,文章根本不是俞培文本人的作品,而是不知名的讀者假冒他的名義發佈在網路上的。
帶著錯愕與複雜心情的他,掙扎的在名利與誠實間做選擇,理智告訴他應說出實情,否認這篇文章是他撰作的,站在作家的角度,他甚至極度不認同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但在所有記者、讀者一口認定、他的名氣也比以前更水漲船高的情況下,他開始動搖、迷惘了。既然原作者是以他的名義發表,那應該就不介意他冒名頂替吧?再加上他未能在第一時間澄清,若現在才將事實公諸於世,他日後的寫作生涯恐怕將毀於一旦。聲望與良心持續拉扯,最後,他臣服於名利的誘惑。
殊不知,作家開膛手、文章原作者王郁萍和新聞記者宋菁穎、彭立中等人的出現,就此打亂他的生活節奏。俞培文和開膛手的筆戰在媒體間燒得轟轟烈烈,表面上,俞培文似乎象徵正義化身,而開膛手代表膚淺、只重名聲的人,但其實兩人都同是被慾望俘虜的一員,為了書的銷售量,而不惜展開爭論炒新聞,以求曝光率,而俞培文這種「說謊式的正義」,更格外令人覺得諷刺無比。
身為癌末患者的王郁萍精神異常,因過度迷戀俞培文的書,才以他的名義發表文章,然事後卻又不斷以此事威脅、逼迫俞培文聽從她的話做事。雖然王郁萍的種種行為的確誇張且無理,但是俞培文為了湮滅證據所做的種種舉動與討好,更讓人感覺到人性的險惡與醜陋。尊崇高貴靈魂的作家,在慾望的驅使下,不過與一般人無異。
另一方面,彭立中因深深愛戀宋菁穎,而做出各種騷擾的舉動,甚至因宋菁穎長期仰慕作家俞培文,而心生嫉妒,最後傷害俞培文。從書中不難看出彭立中控制狂的變態心理與他那精神妄想的扭曲想法,是真正愛一個人才會失去理智,只是,這樣的愛,太激烈也太可怕了。
看完本書,我學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迷戀」,迷戀到生命不能沒有對方、讓人窒息。不管是宋菁穎、彭立中,抑或王郁萍,相對於俞培文,他們才是以真正的自己活著,或許手段有點極端,但他們為了各自迷戀的事物而敢愛敢恨。而俞培文呢?王郁萍的死讓他既開心又難過,因為他既可以從此解脫、當個知名作家,再也沒有人可以威脅他,卻也為自己所作的感到愧疚。慾望和人性之間的矛盾會深深搞瘋、摧毀一個人,最終他陷入後悔和無止盡的慾望深淵裡。人,不過只是隻慾望化身的獸。
帶著錯愕與複雜心情的他,掙扎的在名利與誠實間做選擇,理智告訴他應說出實情,否認這篇文章是他撰作的,站在作家的角度,他甚至極度不認同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但在所有記者、讀者一口認定、他的名氣也比以前更水漲船高的情況下,他開始動搖、迷惘了。既然原作者是以他的名義發表,那應該就不介意他冒名頂替吧?再加上他未能在第一時間澄清,若現在才將事實公諸於世,他日後的寫作生涯恐怕將毀於一旦。聲望與良心持續拉扯,最後,他臣服於名利的誘惑。
殊不知,作家開膛手、文章原作者王郁萍和新聞記者宋菁穎、彭立中等人的出現,就此打亂他的生活節奏。俞培文和開膛手的筆戰在媒體間燒得轟轟烈烈,表面上,俞培文似乎象徵正義化身,而開膛手代表膚淺、只重名聲的人,但其實兩人都同是被慾望俘虜的一員,為了書的銷售量,而不惜展開爭論炒新聞,以求曝光率,而俞培文這種「說謊式的正義」,更格外令人覺得諷刺無比。
身為癌末患者的王郁萍精神異常,因過度迷戀俞培文的書,才以他的名義發表文章,然事後卻又不斷以此事威脅、逼迫俞培文聽從她的話做事。雖然王郁萍的種種行為的確誇張且無理,但是俞培文為了湮滅證據所做的種種舉動與討好,更讓人感覺到人性的險惡與醜陋。尊崇高貴靈魂的作家,在慾望的驅使下,不過與一般人無異。
另一方面,彭立中因深深愛戀宋菁穎,而做出各種騷擾的舉動,甚至因宋菁穎長期仰慕作家俞培文,而心生嫉妒,最後傷害俞培文。從書中不難看出彭立中控制狂的變態心理與他那精神妄想的扭曲想法,是真正愛一個人才會失去理智,只是,這樣的愛,太激烈也太可怕了。
看完本書,我學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迷戀」,迷戀到生命不能沒有對方、讓人窒息。不管是宋菁穎、彭立中,抑或王郁萍,相對於俞培文,他們才是以真正的自己活著,或許手段有點極端,但他們為了各自迷戀的事物而敢愛敢恨。而俞培文呢?王郁萍的死讓他既開心又難過,因為他既可以從此解脫、當個知名作家,再也沒有人可以威脅他,卻也為自己所作的感到愧疚。慾望和人性之間的矛盾會深深搞瘋、摧毀一個人,最終他陷入後悔和無止盡的慾望深淵裡。人,不過只是隻慾望化身的獸。
純聲音影片版:酥酥為你們說書!
(新單元!適合懶得看那麼多字的人XD)
推薦指數:★★★★☆ (4.5/5)
非常精彩的故事!喜歡看長篇小說的人,這本絕對能滿足你們,字數、長度、精彩度都很足夠。書中探討了許多出版業、媒體業背後的黑暗面,一個人要能成名,除了自身才氣之外,還需要多少人脈、關係、支持者、報章雜誌的正負面報導、公司行銷、製造爭議,才能讓廣泛大眾得知一個人,使他「成名」?相信對此好奇的讀者,能在這本書,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與解答。讀完這本書,心情是相當沉重且震撼的,不過,結局我並不是那麼喜歡,對我來說有一點虎頭蛇尾,但或許這就是作者故意運用的手法吧,以王郁萍的死作為收尾才能讓一切問題解套,也好在遺憾之下做更多心理描寫。但我認為這本書重點除了出版、媒體業外,「智慧財產權」(著作權)也是貫穿全書的主題,最後收尾並沒有交代好這點,我覺得非常可惜,畢竟這是故事一開始就觸碰到的主軸。在此就不再透露更多劇情給大家了,總而言之,這本書讀了絕對不會失望。臺灣目前的線上作家,寫長篇小說的還真的是寥寥無幾,期待能讀到侯文詠的更多作品!(今年也有新作品要出版囉!)
如果你也對本書有共鳴,歡迎回應,留下你的心得唷!
本書讀後心得為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任何想法都歡迎交流討論,您的留言是本站更新文章的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