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心得|《時光守護者》 米奇.艾爾邦著:知足,就是一種不平凡

時光守護者

  一位活在遠古時代、喜歡數算身邊所有事物的男人,因嘗試著計算時間,漸漸發現世界運行的規律而受到懲罰。被禁錮在一處無人所知的洞穴的他,被賦予永遠的生命,只能被迫傾聽幾千、幾百萬年後人們乞求時間的聲音。無數次的日升月落,距離他的妻子、他的小孩好遠好遠的時間老人,絕望的以為他僅能永遠待在這個洞穴,聽著不斷由淚池竄起的貪婪祈求聲,凝視著眼前的一片漆黑。
  終於,不知又過了多久,天神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微弱且疲乏的靈魂得到救贖,他必須找到兩個人並解救他們,一人渴望更多時間,一人想要放棄時間,了結自己的生命。於是,時間老人回到了現在的世界,和兩位先前從未相識的陌生人有了交集,讓他們了解時間的真諦和自己存在的價值。最後,他不但解救了兩人,同時也解救了自己。

讀後心得:
  生活在這個分秒必爭的世界裡,人們似乎總在和時間拔河。我們貪婪的祈求時間,以為這樣就能平息自己和計時器一同跳動的脈搏;我們希望讓時間走快點,這樣我們就能快速掠過乏味且一成不變的人生。於是,不知不覺中,時間反倒成了一種束縛,影響著我們眉宇間的悲喜與得失。

  本書是一則勵志且富有魔法力量的長篇故事,書中以被囚禁在漆黑洞穴中的「時間老人」多爾為主角。生活在遠古時代的他,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他探尋出最初的數字,然後,是時間。多爾醉心於時間的數算當中,他發現每天同個時刻影子的長度都相等,他甚至發明了許多當時不被他人認同的時間計算工具。只是,在他鑽研時光的過程,他也相對犧牲了很多事。他犧牲了財富,因此家境始終不富裕;他犧牲了友情,於是被有錢有勢的好友驅逐;他甚至犧牲了時間,他和他深愛的妻子美好卻短暫的婚姻韶光,並受到天神的懲罰與放逐。

  時間看似方便,但有時當我們自豪的以為我們正控制著他們時,時光反倒正主導著我們。我們以時鐘上的數字來定義我們的生活,無數個令人眼花撩亂的數字如雪片般不斷的往腦子裡飛,而成就了每個人的一天:什麼時刻要起床、幾時幾分前要完成的待辦事項......久而久之,生活不再新鮮,猶如反覆沖泡數次的茶葉,少了清爽淡雅的幽香與入喉後的餘韻回甘,卻多了一口無味的苦澀。

  然而,欲求不滿的我們仍想望能博得更多時間。再給我一天、再給我多一些時間、如果能再重來一次......無止無息的渴求換來了更多光陰與機會的失去。怨懟及放棄永遠都不是解決事情和處理時間的好方法,其實,只要夠知足、夠勤勉,時間永遠都會是夠的。付出即是一種得到,即使真的來不及,至少我們努力過、認真過,也能將每次的失敗當成一種警惕、一次經驗、一段收穫。讓不斷流逝的年華背上所有過錯,而不自我反省,只會迎來更多次的挫敗與自信的崩垮。

  書中病危、瀕臨死亡邊緣的大企業家維克特,因捨不得讓自己的生命就此結束,決定找人體冷凍公司將自己冰凍起來,以待幾百年後醫療進步,再讓自己重生。自古以來,人類往往因為欲望太多且放不下,而到處找方法想讓自己延年益壽,但到頭來,沒有一個人可以與命運匹敵。生命之所以可貴正是因為它的「有限」,如果每個人都擁有永久的壽命,那麼時光也就不那麼珍貴,無窮無盡的人生,彷彿因持續撐大而鬆開的橡皮筋,將變得疲乏且失去彈性。與其想著如何讓時間更多、讓自己永久活著,不如善加利用剩餘的時間,創造最美好的回憶,無憾的為自己的一生畫下一筆完美的休止符。

  而另一位高中女孩莎拉,因不願面對心儀對象伊森的拒絕與同儕的嘲弄,選擇在車內引毒氣自殺,打算一了百了。現在正值高中階段的我們,常常因感情、友誼等因素而沮喪悲觀,我們倔強的嘆息著自己正跌入人生最孤獨的崎嶇,再也沒有人能出手挽救我們內心徬徨的掙扎,身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只在耳邊無謂的迴盪,沒有人真正了解、擔心我們,因而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活下去的人事物,盲目的死去非但無濟於事,也只會讓身邊真正在乎我們的人流淚惋惜,而使我們黯然神傷的那人,仍然繼續過日子,絲毫不會因我們的死去而有任何改變。但是,如果我們選擇了堅強面對,再勇敢一趟,時間終能平復心中的傷口,引領我們忘掉過去的傷痛,使我們成長並領悟全新的愛的信仰。

  「我們都會懷念失去的東西。可是,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我們擁有的。」對於時間,我們應該擁有的態度是珍惜且知足,若是一味的只知道追求時間,心裡的欲求填不滿,自己將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由衷綻放最燦爛、最迷人的笑靨。活著即是生命的倒數,失去目的、過度依賴時間的活著更是一種無形的揮霍。從此刻開始,我們應好好把握、善用光陰,作時間的主人,不讓無意義的數字主宰,無論我們此刻覺得無聊或歡欣,每分每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都會在我們腦裡留下它的足跡,用心活過、欣賞過的回憶才最歷久彌堅。看完這本書,我感覺我的思想比以前又更遼闊了一些,讓我們一起妥善的運用時間,把現在和過去活成一種獲得,飛過最痛徹心扉的絕望,找希望!

書名:《時光守護者》(原名:《The Time Keeper》)
作者: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譯者:席玉蘋譯
出版社:大塊文化

撰文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推薦指數★★(5/5)

  如果我們如書中的大企業家維克特一樣瀕臨死亡,我們在死前會做的最後一件事是什麼?
  若未來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計時工具都消失,我們該如何適應且計畫我們每天的生活?
  假如有一輛時光機可以載你回到過去,改變你的未來,你會選擇搭上時光機,還是待在原地繼續過完接下來的人生?為什麼?

如果你也對本書有共鳴,歡迎回應,留下你的心得唷!

留言

本週熱門

賞析|〈商人婦〉(1921) 許地山著(超完整論文級賞析!)

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嚴禁抄襲! 壹、敘事手法與故事背景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觀點,名字、職業及背景均未明說,從小說開頭旁人提及的袁世凱做皇帝、歐戰等事件,可推測故事應發生在1910年代中後。在從印度經新加波、開往廈門的郵輪上,「我」在船上注意到一位帶著孩子的印度婦人,裝束雖是印度的打扮,可行為舉止卻不像。在偶然的攀談,才知道這位婦人原是中國人,經過戲劇性的人生轉變,丈夫在異地另娶他人、她則被變賣到印度作他人之妾……。   小說中巧妙使用插敘法連結兩個不同的時空,故事在主角惜官的娓娓道來的回憶中隨之開展。敘事觀點雖皆是第一人稱,卻也因應情節而轉變,由「我」轉至惜官自述,最後再回到「我」,交代故事的後續:惜官牽掛的故鄉、母親,早已物非人非。而帶著小孩的她,真能在新加坡找到前夫?當初拐騙並賣掉惜官的人,究竟是前夫還是新娶的小妾?可惜「我」與惜官不過是在船上短暫交談的同鄉人(都來自唐山),旅途結束,仍舊得過回各自的人生。惜官到了新加坡後將過得如何?或許那是「我」無從得知的另一段故事了。   本篇小說「第一人稱」搭配「夾敘」的敘事手法,再加上作者極其淺近的用詞,縮短了文學作品與讀者間的距離感,讀來彷彿身歷其境,彷彿也跟著「我」一同經歷惜官的前半生。此外,當惜官口述自己離奇的遭遇時,作者卻以淡泊的口吻與筆觸呈現整篇故事,頗令人玩味。   民國初期,不僅是臺灣、中國,幾乎整個世界都陷入混亂之中。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惜官被隻身前往他鄉的丈夫背叛,甚至還被變賣;嫁給富商阿戶耶後,又面臨其他小妾為了財產爭鬥的虐待與冷言冷語。由此可揭露出亂世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人情的疏離,甚至是六親不認。   一路上,惜官雖幸運地遇到許多好人,但壞人總比好人多,原先不識字、見識低的惜官在受苦難的過程則沒有絲毫怨言,靠著「人間一切的事情本來沒有什麼苦樂底分別」之信仰,度過了一切聽來悲慘的遭遇。奇妙的是,這樣的一種無教派的虔誠信念,對應到西方、東南亞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宗教觀,竟都說得過去且遙相呼應。 貳、故事情節概述   惜官是一位來自福建鴻漸的農村婦女。十年前,丈夫林蔭喬因賭博而輸得精光,被迫關閉賴以為生的糖舖。惜官為此典當自己所有的積蓄,為丈夫籌措旅費,送他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重新發展。沒想到,發達後的林蔭喬竟從此再無聞問,沒有兌現臨走前對妻子的承諾...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閱讀心得|《偷影子的人》 馬克.李維著

讀後心得:   這是一本單純平實、卻又讓人沉醉其中的奇幻與愛情類小說,書中主角沒有名字,全書只用「我」字來代稱主角。故事主角自小時候就受到同儕排擠、嘲弄,老師的對待也顯得偏袒,從一開始的被欺負、曖昧卻不敢說出口的暗戀,到後來決定為自己挺身而出,當選班上班長,並認識忘年之交工友先生,與最要好的忘朋友馬克……。看到這裡,我不禁為主角在如此幼小的年紀,就必須承擔這麼多風風雨雨而感到同情。在什麼都還不懂的人生階段,就被迫接受這麼多的變異、離散,我們不得不成長、不變得堅強。

閱讀心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讀後心得:   本書描寫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戰亂與詭譎的國際情勢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血淚與掙扎。文化與自身國家認同,雖是一個無形的價值觀,但它卻造就了不同時代人民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緊緊牽引著我們。在日治時期,我們沒有選擇自身文化的自由,故事中,有人選擇投入皇民化運動當日本人,有人心繫著對岸的中國,而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慌亂的自我放逐,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野草,只能隨波逐流,被時局、被高壓的統治、被教育非自願的往前推移,不知該飄向何處……,然而,卻很少看見有人堅持臺灣的本土意識。

閱讀心得|《人浮於愛》 侯文詠著:沒有愛,一切都不成立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書名:《人浮於愛》 作者:侯文詠 讀後心得:   一本以「愛情」作為主題的小說,可以很通俗、灑狗血,或者內斂、深刻,大眾通俗的題材、最易亦最難,當外界以放大鏡觀望、這次侯文詠會怎麼詮釋這個「有說等於沒說」的主題時,作者交出了《人浮於愛》這本書。先不論喜歡與否,本書雙主線的寫法相當成功,從情節各自進行直到交錯而重疊,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精采度。心彤、小琪兩位主角,明知對方不是「對的人」、卻還是越陷越深,同樣識人不清、坎坷的感情路,最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何以見得?個性、思維固然是主因,但或許命運還是有些人為不可扭轉的成分,有時老天爺偏偏就是愛開玩笑,當我們於一道分叉路口選錯了方向,從此我們就偏離幸福愈來愈遠。然而,人生由不斷的「決定」組成,在評論其「好」與「壞」的同時,別忘記這些選擇,造就了我們各自呈現不同的色澤與價值。   人「浮」於愛,可取「人浮於事」中之「多於、大於」的定義,也可只認作「漂浮」解,載浮載沉。的確,在閱讀的過程,縱使是讀者,仍能強烈的感受到心靈那種漂流的不安定感,找不到根,心裡最純粹的那一塊信仰,也能感覺慢慢地流失。隨著故事慢慢開展,狗血一波又一波的灑,倒不是要多像八點檔那般煽情,以騙騙讀者的眼淚或罵名,我只感覺持續地在被淘空,堅持正向的信念慢慢破裂、毀壞,取而代之的是進入眼簾的醜惡、欺騙、性、外遇、錢、謀殺、心機、病態──誰說愛情是美好的?我也跟著不相信起愛情。或者,這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嗎?本故事主要人物有五位,心彤、小琪、范月姣、顧厚澤、毅夫,有男有女,不同個性、背景,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或許我們也像他們一樣,是迷失在物慾愛慾情慾世界中的一員。    「愛情要用什麼來衡量?錢嗎?可是我要的愛情明明是比錢還要更高貴的那個『什麼』。」 心彤即是一例。與母親若即若離的關係,讓她即使在母親離世後,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更沒有足夠的金錢觀。好不容易在趙強身上找到可依靠的安定感,卻又被好友橫刀奪愛,只能花錢滿足自己的物欲。回過頭來,恍然大悟,嚮往的錢、愛情、友情都沒了,當她終於想認輸,與一直守護著他的高翔過上平淡安穩的生活時,對方早已向女友求婚──太遲了,為什麼一切總是「差一步」?幸福難道永遠只是遙不可及的「童話」?   在那樣自我崩壞的夜晚,心彤遇見毅夫──典型的高富帥,還是很有趣健談的公子哥。正當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