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影評|《老師,你會不會回來?》(Turn Around)(2017)



  以921地震為故事背景,搭配有些煽情的劇名(書名),一開始忍不住會覺得:「又來了,賣情懷。」但看完之後,完全洗刷先前的刻板印象,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動,不是921地震,而是在危難之後,爽文國中包括王政忠在內的所有老師,願意留下來陪小孩一步一步重建家園,並且鼓勵孩子們以實力證明:「他們並沒有被地震打倒!」的付出與用心!


  本電影為真人真事改編。故事主角為王政忠老師,他從高師大畢業後,被分發到南投縣立爽文國中擔任實習教師,剛踏入教育界的他,就受到全校師生的震撼教育。這是一所位於偏遠地區的學校,許多學生家中經濟不佳、學習意願普遍低落,上課時吵鬧、不守秩序,是一群被老師宣告「沒救」而放棄的孩子,學校教師態度消極,不願意承擔責任,師資流動率高。另外,學校缺乏經費,教育資源不足,連校長都得充當公友的職務,親力親為,修繕校園。因此,王政忠初來乍到,就身兼數行政職,還接下了一年乙班的導師。

  剛開始,面對上課時面臨不受控又時常違反校紀的學生,王政忠選擇以冷漠、嚴肅的教學方法帶班,沒想到卻引來叛逆學生更大的反彈,雙方時有摩擦或衝突,師生關係降到冰點。這也讓他對爽文國中的教育風氣感到無比失望,一心一意想調離這個校園,前往嚮往的都市教書。然而,921大地震後,回到中寮鄉的王政忠,看見滿目瘡痍、慘絕人寰的景象:學校與社區均被震垮、曾經教過的學生有幾位已葬身於這片廢墟之中、大部分人的家庭都變得支離破碎……學生心心念念盼著他回來,甚至不停寫信到軍中,但他卻沒能在最為難時陪著學生一起面對、保護他們,讓王政忠自責不已。當學生們看到王政忠歸來時,徬徨地淚眼問他:「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這句話喚醒了王政忠的初衷,他想起小時候受到老師幫忙,立志成為一位好教師的夢想,因而心生感觸,毅然決然打消調職的念頭,決定留在中寮鄉,陪學生一起重建家園,走出地震帶來的傷痛。最後,爽文國中在全國音樂大賽上透過極具特色的改編,向觀眾證明他們並未被921地震打倒,破繭重生、大放異彩。此外,王政忠老師成功翻轉爽文國中的學習風氣,協助學生克服弱勢、擺脫失敗的宿命,校內的學生不管在音樂、體育、課業上都有傑出的表現,實踐一場偏鄉教育革命!

  真的很難想像,這麼勵志而不真實的故事,居然真真切切地發生在爽文國中身上。學校分配到的資源稀少、高師資流動、在職教師不負責、學生學習意願低且家庭狀況多,光是這些既有的問題,就足以一個頭兩個大;再加上921地震對學校與學生家庭所造成的衝擊,欲重建家園與學校、讓學生回校園學習並重新振作,這將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或許電影因時長關係,許多部分僅輕描淡寫地帶過,但包括王老師在內的所有教師,能夠勞心勞力為學生付出這麼多,實在很令人佩服!

  透過國樂社的成立,王政忠老師運用音樂的力量教化正值青春期的叛逆青少年,並撫平他們失去親人、家園的傷痛;同時,只有感化還不夠,他還自行研發翻轉教室的教學策略:「MAPS教學法」,以小組模式搶答、積分、換獎品,以獎勵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刺激與動機,再依學生程度分為「A、B、C、D咖」的制度,讓程度較弱的D咖學生能夠更踴躍發言,取得最多點數。此外,王政忠老師私下還會家訪、與學生個別談話,關心他們的家庭狀況、生涯規劃。他的教學是全面性的,不僅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也解決他們的家庭問題、心理問題,甚至生涯發展問題,絕非僅侷限在教室裡或是他所教授的國文科中。在我看來,王政忠老師的教育方式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志業,隨時隨地,沒有上、下班,都以學生為重,並且即時處理各項問題,若能夠有更多這樣的老師加入教育界,或許臺灣的教育界會變得很不一樣!

  因為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就讓這些老師犧牲自己的青春甚至婚姻,獨自留在偏鄉,陪著孩子度過最艱難的時刻,這喚起了我想要當老師的理想與初衷。每位師培生一定都起過幫助弱勢、偏鄉學童的夢想,然而最後能做到的少之又少,經過社會的洗禮後,大家最後的目標往往還是變回「考回家鄉擔任正式老師」這條路。我想起一位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說的,曾經有學生打電話向老師報告自己考上正式教師的喜悅,卻被老師冷漠掛電話的經歷,的確,比起這些偏鄉教師的付出,考上正式老師簡直不是一件該恭喜的事,反而還應該覺得有些勢利。然而,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政府也很有責任。許多偏鄉學校的教師職缺,政府或學校端開的仍是「代理」、「代課」缺,而不是「正式」缺,這種體制內的缺陷要留住老師當然不容易,之所以造成城鄉學習資源不均、偏鄉學生未享有足夠受教權,現行制度必須負起部分責任。

片名:《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 臺灣區發行:星泰國際娛樂
導演:陳大璞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本影評為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推薦指數★★★(4/5)|書版、電影版都推薦,可以一瞧!

看完會默默流淚的電影,
不是因為劇情的狗血,而是感嘆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
以及替偏鄉老師無怨無悔為學生付出的熱情感動!

大家覺得,人生是公平的嗎?
若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馬拉松,
有許多人從起跑點就落後一截路,在中途補給站領到的麵包和水也差別人一等,
這些人最後真能來得及在終點趕上那些享有上等待遇的選手嗎?

好想知道大家怎麼想!
有任何意見都歡迎在下方回應給我喔!!!我很需要大家的回應啊QQ

留言

本週熱門

閱讀心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讀後心得:   本書描寫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戰亂與詭譎的國際情勢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血淚與掙扎。文化與自身國家認同,雖是一個無形的價值觀,但它卻造就了不同時代人民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緊緊牽引著我們。在日治時期,我們沒有選擇自身文化的自由,故事中,有人選擇投入皇民化運動當日本人,有人心繫著對岸的中國,而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慌亂的自我放逐,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野草,只能隨波逐流,被時局、被高壓的統治、被教育非自願的往前推移,不知該飄向何處……,然而,卻很少看見有人堅持臺灣的本土意識。

教學|解決 PhotoImpactX3 & Windows 7/8/10 無法製作精緻小字暨彩字問題

本站樂果: 自從 Windows 升級之後, 好多人(包括我自己)每次只要用傳統方法做精緻小字時都會大當機...... 這教學是想了很久之後才研發的,希望可以解決大家的問題! 這篇教學除了 可以解決不能打精緻小字的困擾 , 也可以解決「PI X3 精緻小字變彩字」的大問題 喔!!!!!!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賞析|書法評介:北魏「龍門四品」(《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兼簡介「龍門二十品」魏碑體

前言:   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有多達三千六百餘件造像題記,這些石像(佛像)及題記,據考證約出自北魏時期,石碑上的書法具有某種文藝美學特色,但又稍有不同。清人黃易最早在龍門拓碑四品,世稱「龍門四品」,即《始平公造像記》(又稱比丘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又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又稱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是北魏時期的書法藝術瑰寶。   後人又將龍門石窟現存較完整的石碑全數拓下,成為「龍門二十品」,並將此種風格書法專名為「魏碑體」,反映北魏書法藝術的風格,為北魏書法的代表作。(上述歸結自網路資料,圖片取自網路。)   以下以「龍門四品」為例,分別簡介其筆法、美學風格等特色。 《始平公造像記》 筆法    起筆以側勢切入之方式揮毫而就,收筆斬釘截鐵,同取方勢,意如絕岸。結體上進而採取「斜畫緊結」之勢,內收外放,上緊下松。具體縱觀每個字大多以中上部為重心,重心緊收,進而字體下部遇有橫畫或撇捺的用筆時多展現異常舒展大方,與上部的緊結形成鮮明對比。   其筆法方挺峻利,斬釘截鐵。康有為稱「龍門二十品」為「方筆之極軌」,點畫棱角分明, 而撇、捺、鉤、挑的出鋒,又使其點畫鋒芒外顯。此碑的橫、豎粗細變化不大,少有誇張之筆,且粗壯有力。點畫之間排列緊密,有「密不透風」之感。點畫之間還存在著大量的縈帶、呼應、承接等關係,給人一種雄強之氣。點畫形態和諧統一並注重變化多姿運筆上,筆方意圓,筆毫盡力鋪開,以豐腴沉猛線條為特色。  美學風格    《始平公造像記》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太和二十二年(495)九月刻。使用正書,陽刻,共十一行,每行二十字。    此碑慣書用寫大字之勢寫小字,拓的極開,每字團的極密,處處給人一種見縫插針之感,筆劃逾多逾有緊實之氣,用筆之精細越能體現出來。放者頗具神韻,收者筆力內藏,正者氣宇軒昂,敧者姿態萬千。一反南朝靡弱,研美書風,開創了北碑方筆之典型。    《始平公造像記》傳承了漢魏以來多數書法作品所具有的質樸雄強之風,更加強烈地表現出北魏鮮卑民族威武強悍的時代精神和游牧生活的豪放性格,不為前人成規所束縛,得天然之美,變化多端,厚重古雅,美不勝收。  《魏靈藏造像記》 筆法    起筆將鋒穎露在畫外,有的角棱若刀,...

閱讀心得|《我想念我自己》 莉莎.潔諾娃著:我在,故我思

  莉莎.潔諾娃是位知名的神經科學研究者,本書是她根據病人與自身看診經驗寫出來的第一本書,希望讓大家了解罹患失智症的病人極為難熬的心境轉變。   本書描述一位任職於哈佛大學的教授,愛麗絲‧赫蘭,她原是位人人稱羨的成功女性,看似生活完美無缺的她,在一次慢跑回家的途中霎時迷失了方向,經診斷後才發現她得了罕見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逐漸惡化的病情不停奪走她的記憶及思緒,然而,患病的她卻也找到新的方式去愛、去珍惜。 讀後心得:   本書是一本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鉅細靡遺的描述書中主角愛麗絲在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後,從一位不管做什麼事都力求完美、才智過人的女性,到最後連人的基本技能都無法用意識控制的過程。曾經,擔任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更是全球舉足輕重的語言學家的她,是這麼健康、自信而無人可及,她熟知任何一篇和語言相關的學術論文,過往的點點滴滴如數家珍,她比任何人都瞭解自己。然而,一個罕見的疾病來得又快又急,悲劇性的降臨在她身上。當她發現自己似乎和平常不對勁時,她選擇逃避。原來,很多事情不是看不見,而是只選擇自己想看到的。但隨著愈趨嚴重的徵兆一一湧現,她再也無法繼續欺瞞自己,醫生給了她一個無情的審判:她得了早發性失智症,而治療這種病症的藥物只能減緩,並不能阻止病情的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