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心得|《我可能不會愛你》原創劇本 徐譽庭編劇

我可能不會愛你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http://wordsblock.blogspot.tw/
書名:《我可能不會愛你》原創劇本
編劇:徐譽庭

讀後心得:

  「我可能不會愛你」是一部關於都會愛情的偶像劇,如今看了劇本書,除了讓我常常想起戲裡的場景外,也愈能讓我細細品嘗其中文字的精奧,這也是少數連台詞都能像是一部小說的偶像劇。男女之間,真的能有純友誼嗎?這個問題,一直有人持著不同態度與正反評價的看法,但這一部戲讓我跳脫這個問題,因為,男女之間,可以是敵人、可以是純友誼、也可以是情人。誰說一個人只能另一個人的生活裡扮演一種角色呢?劇中的李大仁讓我們看見他既扮演著程又青的敵對、又是朋友、傾聽者,最後甚至是守護者的角色,他們之間的情感,不只有愛情,還包括了友情、甚至完全能卸下心防的親情。


  程又青,一個年過三十的新時代女性,從小就有著不服輸的個性,高中時期因擔任班長,與身為副班長的李大仁成為敵對,那還是個男女分成兩大陣營的年代,每次看到這些片段,我總想起小學時我們與座位旁的人用粉筆畫清界線的有趣回憶,為什麼學生時期的我們,總要彼此保持距離、壁壘分明呢?或許是師長的觀念潛入、或許是社會的不開放不允許、或許是……,但我想說的是,有時候,這種敵對其實也算是另類的朋友吧,只不過是以另一種形式相處。

  我很感動程又青一路走來都能有李大仁默默的守護,不激烈也不會有壓力,就只是一個靜靜聽自己抱怨生活中所有瑣事的傾聽者,可以理所當然的依賴他的人。就像朋友一樣,不需要有其他情侶基於禮貌上或擔心對方對自己觀感不佳的拘束、不自在,舒舒服服的做自己,不遠不近的安全距離反而讓他們更貼近彼此、更了解彼此,也正因為如此,最後一集有個情節一直讓我很深刻,又青和大仁結婚後有次大吵架,又青因而憤怒離家出走,接著打了手機給李大仁,像是昔日的朋友聊天一樣,她居然向李大仁抱怨自己的老公不上進太容易滿足。夫妻和朋友,如此衝突卻又和諧的關係,才是兩個人之所以會如此深愛彼此的原因。

  而這一部戲也不只描述愛情,像是親情的描繪也讓我覺得百般真實,有些真心話就是說不出來的彆扭,以及父母疼愛子女的心情,都讓我備感溫馨。劇中也有許多關於「初老」的劇情真的讓我覺得很貼近事實,還有關於性向的探討、在職場上應該要有的態度、親戚的好處與壞處……,每個環節都很精確也很切中事實。看完了這本劇本書,我又再度迷上的程又青的「做自己」,或許會引來某些身邊的人的討厭與反感,但她就是這樣的人,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卻還是堅持自己想走的路的程又青。

推薦指數★★★★★ (5/5)

  從首播到現在,這齣劇已經過了五年。最近又在電視上偶然看到重播,內心滿滿的回憶,就這麼又跟著沉下去四刷。五年前,心裡好佩服又青的「做自己」,三十歲,是「初老」,也是另一段人生的全新開始,開始懂得自己要什麼、學會討好自己,處事圓融、越來越得體的外表之下,還能藏著好久以前那位驕縱年輕的小女孩;五年後,身邊的人對這部戲的評價,當時讚揚「輕熟女」、女權抬頭的風尚頗有和緩之勢,反而檢討大仁「工具人」、女權是否抬頭過頭的風氣越來越高。即使褒貶不一,提的卻都還是同一齣戲,該說是這部戲走得太前面嗎?帶起了一些流行,在男女戀愛觀以外,還能有對於整體社會性別對立的反思。不管如何,藉這部戲討論其他嚴肅的延伸議題之餘,其實大家都是大仁和又青,或者,更精準地說,皆是十八歲時那對同一班的班長、副班長。這輩子,男生女生、正副班長、單身結婚與否、社會地位誰高誰低......,這些議題,想是爭不完了。

再一次追一部戲、一本小說,縱使想法、觀念早已不同,心中卻還是記得當初的悸動,這就是我看《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感覺。拋開那些沒有答案、無止盡的性別議論,誰說男生一定要是李大仁、女生一定要變成程又青?好不容易有一部戲鼓勵我們跳出框架,難道我們又該因為這部戲跳進另一個模板嗎?如果是我,我想有李大仁的溫柔體貼、也想要有程又青的伶俐機靈,卻不想再復刻主角任何一人。就像是又青某一集所說:「我要用我自己的包包,裝我自己的故事。」人生如戲,我也想將自己化身成一隻筆,在人生的空白頁上,寫下自己的編劇,上演我自己的故事。共勉之。:)

如果你也對本書有共鳴,歡迎回應,留下你的心得唷!
本書讀後心得為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留言

本週熱門

賞析|〈商人婦〉(1921) 許地山著(超完整論文級賞析!)

本文著作權為文字方塊所有,嚴禁抄襲! 壹、敘事手法與故事背景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觀點,名字、職業及背景均未明說,從小說開頭旁人提及的袁世凱做皇帝、歐戰等事件,可推測故事應發生在1910年代中後。在從印度經新加波、開往廈門的郵輪上,「我」在船上注意到一位帶著孩子的印度婦人,裝束雖是印度的打扮,可行為舉止卻不像。在偶然的攀談,才知道這位婦人原是中國人,經過戲劇性的人生轉變,丈夫在異地另娶他人、她則被變賣到印度作他人之妾……。   小說中巧妙使用插敘法連結兩個不同的時空,故事在主角惜官的娓娓道來的回憶中隨之開展。敘事觀點雖皆是第一人稱,卻也因應情節而轉變,由「我」轉至惜官自述,最後再回到「我」,交代故事的後續:惜官牽掛的故鄉、母親,早已物非人非。而帶著小孩的她,真能在新加坡找到前夫?當初拐騙並賣掉惜官的人,究竟是前夫還是新娶的小妾?可惜「我」與惜官不過是在船上短暫交談的同鄉人(都來自唐山),旅途結束,仍舊得過回各自的人生。惜官到了新加坡後將過得如何?或許那是「我」無從得知的另一段故事了。   本篇小說「第一人稱」搭配「夾敘」的敘事手法,再加上作者極其淺近的用詞,縮短了文學作品與讀者間的距離感,讀來彷彿身歷其境,彷彿也跟著「我」一同經歷惜官的前半生。此外,當惜官口述自己離奇的遭遇時,作者卻以淡泊的口吻與筆觸呈現整篇故事,頗令人玩味。   民國初期,不僅是臺灣、中國,幾乎整個世界都陷入混亂之中。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惜官被隻身前往他鄉的丈夫背叛,甚至還被變賣;嫁給富商阿戶耶後,又面臨其他小妾為了財產爭鬥的虐待與冷言冷語。由此可揭露出亂世下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人情的疏離,甚至是六親不認。   一路上,惜官雖幸運地遇到許多好人,但壞人總比好人多,原先不識字、見識低的惜官在受苦難的過程則沒有絲毫怨言,靠著「人間一切的事情本來沒有什麼苦樂底分別」之信仰,度過了一切聽來悲慘的遭遇。奇妙的是,這樣的一種無教派的虔誠信念,對應到西方、東南亞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宗教觀,竟都說得過去且遙相呼應。 貳、故事情節概述   惜官是一位來自福建鴻漸的農村婦女。十年前,丈夫林蔭喬因賭博而輸得精光,被迫關閉賴以為生的糖舖。惜官為此典當自己所有的積蓄,為丈夫籌措旅費,送他遠渡重洋,到新加坡重新發展。沒想到,發達後的林蔭喬竟從此再無聞問,沒有兌現臨走前對妻子的承諾...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閱讀心得|《偷影子的人》 馬克.李維著

讀後心得:   這是一本單純平實、卻又讓人沉醉其中的奇幻與愛情類小說,書中主角沒有名字,全書只用「我」字來代稱主角。故事主角自小時候就受到同儕排擠、嘲弄,老師的對待也顯得偏袒,從一開始的被欺負、曖昧卻不敢說出口的暗戀,到後來決定為自己挺身而出,當選班上班長,並認識忘年之交工友先生,與最要好的忘朋友馬克……。看到這裡,我不禁為主角在如此幼小的年紀,就必須承擔這麼多風風雨雨而感到同情。在什麼都還不懂的人生階段,就被迫接受這麼多的變異、離散,我們不得不成長、不變得堅強。

閱讀心得|《人浮於愛》 侯文詠著:沒有愛,一切都不成立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書名:《人浮於愛》 作者:侯文詠 讀後心得:   一本以「愛情」作為主題的小說,可以很通俗、灑狗血,或者內斂、深刻,大眾通俗的題材、最易亦最難,當外界以放大鏡觀望、這次侯文詠會怎麼詮釋這個「有說等於沒說」的主題時,作者交出了《人浮於愛》這本書。先不論喜歡與否,本書雙主線的寫法相當成功,從情節各自進行直到交錯而重疊,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精采度。心彤、小琪兩位主角,明知對方不是「對的人」、卻還是越陷越深,同樣識人不清、坎坷的感情路,最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何以見得?個性、思維固然是主因,但或許命運還是有些人為不可扭轉的成分,有時老天爺偏偏就是愛開玩笑,當我們於一道分叉路口選錯了方向,從此我們就偏離幸福愈來愈遠。然而,人生由不斷的「決定」組成,在評論其「好」與「壞」的同時,別忘記這些選擇,造就了我們各自呈現不同的色澤與價值。   人「浮」於愛,可取「人浮於事」中之「多於、大於」的定義,也可只認作「漂浮」解,載浮載沉。的確,在閱讀的過程,縱使是讀者,仍能強烈的感受到心靈那種漂流的不安定感,找不到根,心裡最純粹的那一塊信仰,也能感覺慢慢地流失。隨著故事慢慢開展,狗血一波又一波的灑,倒不是要多像八點檔那般煽情,以騙騙讀者的眼淚或罵名,我只感覺持續地在被淘空,堅持正向的信念慢慢破裂、毀壞,取而代之的是進入眼簾的醜惡、欺騙、性、外遇、錢、謀殺、心機、病態──誰說愛情是美好的?我也跟著不相信起愛情。或者,這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嗎?本故事主要人物有五位,心彤、小琪、范月姣、顧厚澤、毅夫,有男有女,不同個性、背景,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或許我們也像他們一樣,是迷失在物慾愛慾情慾世界中的一員。    「愛情要用什麼來衡量?錢嗎?可是我要的愛情明明是比錢還要更高貴的那個『什麼』。」 心彤即是一例。與母親若即若離的關係,讓她即使在母親離世後,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更沒有足夠的金錢觀。好不容易在趙強身上找到可依靠的安定感,卻又被好友橫刀奪愛,只能花錢滿足自己的物欲。回過頭來,恍然大悟,嚮往的錢、愛情、友情都沒了,當她終於想認輸,與一直守護著他的高翔過上平淡安穩的生活時,對方早已向女友求婚──太遲了,為什麼一切總是「差一步」?幸福難道永遠只是遙不可及的「童話」?   在那樣自我崩壞的夜晚,心彤遇見毅夫──典型的高富帥,還是很有趣健談的公子哥。正當她...

閱讀心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讀後心得:   本書描寫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戰亂與詭譎的國際情勢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血淚與掙扎。文化與自身國家認同,雖是一個無形的價值觀,但它卻造就了不同時代人民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緊緊牽引著我們。在日治時期,我們沒有選擇自身文化的自由,故事中,有人選擇投入皇民化運動當日本人,有人心繫著對岸的中國,而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慌亂的自我放逐,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野草,只能隨波逐流,被時局、被高壓的統治、被教育非自願的往前推移,不知該飄向何處……,然而,卻很少看見有人堅持臺灣的本土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