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心得|《讓高牆倒下吧》 李家同著:倒下吧!心牆與偏執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讓高牆倒下吧》
作者:李家同

本書大意及讀後心得皆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本書大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悄悄或不經意的築起一道深長的高牆。牆內的人雖安樂,卻因不懂得珍惜身邊所有,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牆外是煉獄般的非人生活,被隔離在牆外的他們得靠著乞討或撿拾垃圾來維生。平時沒有食物吃,就只能多喝水溝裡的汙水暫時填飽肚子,也因此衍生許多疾病,大多得病的患者都無法逃過病魔的襲擊。

  作者李家同透過此書來告誡正處於牆內的我們,貧窮人們的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仍有很大的落差,我們總是不願面對事情最不堪的一面,寧願相信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無虞的生活,卻因這種想法而忽略了許多貧民們正咬緊牙根和生命拔河,用僅剩的力氣力爭生存的權利。


讀後心得:

  「讓高牆倒下吧」是一本由許多短篇故事結合起來,能反覆細讀的好書。書裡每篇不同人物或主角的故事,都是作者人生中的一段親身體悟,經由構想後再加上一些個人想像而形成,不但沒有荒誕且天馬行空的情節,反而一字一句都是樸實的肺腑之言,且每篇故事都有每個不同人物獨特的思維,讓人更能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李家同先生真實不造作的文字,不自覺的瓦解我在心裡築起已久的長牆,使我裸視自己思想上的缺陷,重新面對自我和別人,並嘗試拋開對特定事物的偏見與執著──想不到原本認為枯燥乏味且無趣的書,現在卻叫我忍不住想再看一遍、兩遍、三遍……

  而此書的重點無非就是《讓高牆倒下吧》這篇文章,裡面描述了作者到加爾各答探望信仰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並到德蕾莎修女創辦的「垂死之家」做了三天義工的經歷與觸發。我們所知道的德蕾莎修女是位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且受到加爾各答及世界各地景仰的偉大修女,但事實上她卻不只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而已。

  一九四八年,她毅然決然走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修道院,褪下了身上那套黑色厚重的修女道袍,而換上了簡單樸素、像是農婦在穿的白色衣服。她走出了高牆,而選擇走進了髒亂、貧窮的艱困世界,以一個窮人的身分替那些窮人、病人們服務。其實她和這些生活艱困的人們沒什麼兩樣,只是她還多了一點可以幫助別人的心力及愛心。長期以來,受到德蕾莎修女的影響,愈來愈多修士修女追隨她,他們和德蕾莎修女一樣,自己也變成一個窮人,因為只有如此,他們才會設身處地,深刻體會到貧民的辛苦及無奈;只有如此,被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有一些尊嚴。

  作者在當志工的這三天不僅幫助了窮人,也見到了許多殘酷而不願回首的場景。像是有些遺體才剛放到火葬場,就被許多禿鷹、烏鴉狠狠啄食,牠們甚至還熟練的用鳥喙拉開覆蓋在死者身上的白布,接著就一口一口的吃了起來。現在想來如此怵目驚心的事情,竟然在加爾各答及其他偏遠地區時常能見到,可見真正的窮困生活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殘酷、艱難數倍。

  世界上美景也許多,但或許有更多值得我們注意且付諸行動的是那些不堪入目的場景。德蕾莎修女讓作者也讓我們見識「平凡中的偉大」,已是許多人敬重的偉大人物的她,不但沒有貴重的衣物,僅有的電器用品更只有必備的電話和電燈,每天只穿著簡單涼鞋的腳早已因風濕而變了形,但她仍要繼續走下去、服務下去,不管病人們的疾病是否會傳染於她,她總會用她那溫暖的手緊緊握著每一雙垂死病人的手,給他們力量,給他們尊嚴,讓他們微笑著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視力與偏見》裡的盲人老先生在失去視力之前,原本是位種族歧視濃厚的白人,他甚至不屑與黑人們往來,但因為一場車禍奪去了這位老先生的視力後,他漸漸發覺其實黑人與白人都是一樣的,並不應該因膚色或貧富的不同而有任何不平等的差別待遇,甚至在故事的最後,他竟然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陪伴在他身邊的妻子其實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黑人。這故事點醒我們放下偏見、主觀,拋棄對特定人物的睥視。其實膚色是什麼並不重要,黑人也有他們黝黑健康的膚色,只要用心看,我們將會發現不管是黑人、白人、抑或是黃種人,都一樣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同類,是值得互相欣賞、互相信任的夥伴。

  而在《竊聽者》裡的外星人提到:「人類是進化尚未完成的動物。」自認是萬物之靈的我們,為什麼會被來自其他星球的外星人認為是「進化尚未完成」?因為同種動物不會互相殘殺,他們會保護同伴。即使是兇猛無比的老虎、豹、還有狼,他們也不會因其他同種的長相或身體上的花色不同就誤傷他們。反觀現在掌握著全世界、優越的人類,卻時常因膚色、種族歧視、宗教、國界、自身利益等微不足道的理由發動戰爭,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士兵,最後搞得兩敗俱傷,什麼好處也拿不到。戰爭與和平,全都在一念之間,如果真要邁向幸福完美的未來,動用武力是最愚蠢的,唯有冷靜下來好好溝通,才是雙贏的不二法門!

  唐宋詩人梅花尼曾寫道:「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其實幸福一直都在身邊,只是盲目又貪婪的我們總不珍惜自己的所擁有的全部,目光短淺的追求眼前的利益。「施比受更有福」,假如我們能將原先的被動轉變成主動的給予、付出,那便能得到更大的成就、快樂感。

  讓高牆倒下吧!正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論對方貧富、貴賤,在他們遇到困厄、天災人禍時,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都該伸出援手,以自己的力量盡一點綿薄之力。這力量或許不是很大,但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齊心協力的幫助,所發揮出的力量及價值才是無限的。最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讓每個人的心牆倒下,我們得從現在就開始做起!

推薦指數★★★★★(5/5)

印象中這是我嘗試寫閱讀心得的第一本書XD
從此發現寫書評其實還滿有趣的,
在寫的過程中,自己同時也思考了很多事!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近乎故事性、半真實半杜撰的敘述口吻,
好像在看一篇又一篇的短篇小說!
真的非常好看!也可以帶給我們對人生的諸多反思,推薦給大家!

P.s.最近會陸續把舊的文稿PO上來~最近實在有點忙,沒辦法發新作品(淚)
若你也看了這本書,或是對這篇心得有任何看法,都歡迎回應給我

註:本心得為中學生網站閱讀心得比賽特優、本文同時刊載在中學生網站與個人三魚書房

留言

  1. 同感 …


    版主回覆:(02/28/2017 03:47:42 PM)

    謝謝你的回覆!
    李家同的書也是走那種「敘述口吻很白話,但又深深啟發讀者思考」的風格><
    不過相對於他的另一本書《陌生人》,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讓高牆倒下吧》:D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有任何想法都歡迎交流討論,您的留言是本站更新文章的一大動力!

本週熱門

閱讀心得|《人浮於愛》 侯文詠著:沒有愛,一切都不成立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書名:《人浮於愛》 作者:侯文詠 讀後心得:   一本以「愛情」作為主題的小說,可以很通俗、灑狗血,或者內斂、深刻,大眾通俗的題材、最易亦最難,當外界以放大鏡觀望、這次侯文詠會怎麼詮釋這個「有說等於沒說」的主題時,作者交出了《人浮於愛》這本書。先不論喜歡與否,本書雙主線的寫法相當成功,從情節各自進行直到交錯而重疊,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精采度。心彤、小琪兩位主角,明知對方不是「對的人」、卻還是越陷越深,同樣識人不清、坎坷的感情路,最後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何以見得?個性、思維固然是主因,但或許命運還是有些人為不可扭轉的成分,有時老天爺偏偏就是愛開玩笑,當我們於一道分叉路口選錯了方向,從此我們就偏離幸福愈來愈遠。然而,人生由不斷的「決定」組成,在評論其「好」與「壞」的同時,別忘記這些選擇,造就了我們各自呈現不同的色澤與價值。   人「浮」於愛,可取「人浮於事」中之「多於、大於」的定義,也可只認作「漂浮」解,載浮載沉。的確,在閱讀的過程,縱使是讀者,仍能強烈的感受到心靈那種漂流的不安定感,找不到根,心裡最純粹的那一塊信仰,也能感覺慢慢地流失。隨著故事慢慢開展,狗血一波又一波的灑,倒不是要多像八點檔那般煽情,以騙騙讀者的眼淚或罵名,我只感覺持續地在被淘空,堅持正向的信念慢慢破裂、毀壞,取而代之的是進入眼簾的醜惡、欺騙、性、外遇、錢、謀殺、心機、病態──誰說愛情是美好的?我也跟著不相信起愛情。或者,這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嗎?本故事主要人物有五位,心彤、小琪、范月姣、顧厚澤、毅夫,有男有女,不同個性、背景,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或許我們也像他們一樣,是迷失在物慾愛慾情慾世界中的一員。    「愛情要用什麼來衡量?錢嗎?可是我要的愛情明明是比錢還要更高貴的那個『什麼』。」 心彤即是一例。與母親若即若離的關係,讓她即使在母親離世後,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更沒有足夠的金錢觀。好不容易在趙強身上找到可依靠的安定感,卻又被好友橫刀奪愛,只能花錢滿足自己的物欲。回過頭來,恍然大悟,嚮往的錢、愛情、友情都沒了,當她終於想認輸,與一直守護著他的高翔過上平淡安穩的生活時,對方早已向女友求婚──太遲了,為什麼一切總是「差一步」?幸福難道永遠只是遙不可及的「童話」?   在那樣自我崩壞的夜晚,心彤遇見毅夫──典型的高富帥,還是很有趣健談的公子哥。正當她...

閱讀心得|《靈魂擁抱》 侯文詠著:人,不過是隻慾望的獸

分享者:方塊酥(小漾) 本站樂果: 書名:《靈魂擁抱》 作者:侯文詠 讀後心得:   「名氣」和「高貴的靈魂」是否劃上等號?表面的名氣及外貌,是否與內心表裡如一?故事肇因於一場誤會,署名俞培文的網路文章<靈魂擁抱>,因為內容平實又易感動人心,很快地便在網路上造成廣大迴響。然而,文章根本不是俞培文本人的作品,而是不知名的讀者假冒他的名義發佈在網路上的。

閱讀心得|《回憶當鋪》 吉野万理子著:隱形的紀念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回憶當鋪》 作者:吉野万理子 譯者:林冠汾 本書讀後心得為自撰,請勿複製或抄襲! 讀後心得:   本書是一本青春又帶有一些奇幻成分的日本小說,一位身分成謎的女魔法師,在鯨崎小鎮靠近海濱處的小島,經營一間神祕的「回憶當鋪」。這是鎮上小孩,青少年們的秘密基地,他們彼此心照不宣地拉緊彼此的口風,捍衛住小孩獨有的、不被大人知道的最後一塊禁地。在這裡,小孩典當回憶,魔法師就會依回憶的有趣程度、精采與否而兌換不定的價格,然而,一旦過了二十歲,小孩仍未回來當舖贖回回憶,這些記憶片段,將一縷一縷,化作一顆一顆沉在海底、點綴海洋的海星……。

閱讀心得|《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分享者:小漾(方塊酥) 本站樂果: 書名:《亞細亞的孤兒》 作者:吳濁流 讀後心得:   本書描寫在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戰亂與詭譎的國際情勢中,做出不同選擇的血淚與掙扎。文化與自身國家認同,雖是一個無形的價值觀,但它卻造就了不同時代人民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緊緊牽引著我們。在日治時期,我們沒有選擇自身文化的自由,故事中,有人選擇投入皇民化運動當日本人,有人心繫著對岸的中國,而大多數人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慌亂的自我放逐,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野草,只能隨波逐流,被時局、被高壓的統治、被教育非自願的往前推移,不知該飄向何處……,然而,卻很少看見有人堅持臺灣的本土意識。
︿